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室内氡及其子体已作为一种潜在的危害因素引起人们的关注。深圳市是我国新兴城市,高楼林立,许多建筑室内采用空调设施,目前国内对该种环境的氡水平报告不多。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地室内氡水平及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估计居民接受夭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一、选点:为了尽可能反映该市区高层建筑特点。选具代表性的10~53层为主的宾馆、办公楼、住宅楼等高层建筑物为观察点。为便于对照,选择了普通楼房、平房、地下室、外环境作对照进行测量。高层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部份设有中央空调和分立式空调,每年4~11月启用。此类房间多关闭门窗,室内有天花板,墙壁多为砖和沙灰,表面贴有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性别、年龄及采血量与检出微丝蚴率的关系,为血检诊断丝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全民普查资料,揭示性别、年龄与人群微丝蚴率关系;以60μl和120μl血普查,了解两差异,并对微丝蚴血症采血60μl和120μl,了解其检出率。结果 性别与微丝蚴检出率无关,人群微丝蚴率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20μl血的微丝蚴检出率显高于60μl血量。结论 丝虫病普查可从3岁开始,特别不可忽视老年人的受检;诊断丝虫病血检以采血120μl为宜。  相似文献   
3.
深圳特区土壤和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200只天鼠研究了241Am内污染时四种络合剂(Ca-DTPA, Zn-DTPA,嗤胺酸钠盐和H-73-IO)钓促排效果.实验目的是为241Am内污染治疗确定首先促排药物及制定最佳促排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四种结合剂中Ca-DTPA和Zn-DTPA促排效果为最佳,能使骨241Am含量降低到对照组的10%,肝241Am含量降低到对照组的5%左右.喹胺酸钠盐在降低骨、肝241Am含量方面也有效(统计上与DTPA无显著差别),但能导致肾脏241Am蓄积,甚至略高于对照组.H-73-10虽有-些效果,但远不及DTPA.  相似文献   
4.
深圳建市前后45年疟疾流行动态与防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发的经济特区,历史上曾出现两次大面积间日疟暴发流行。主要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45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疟疾发病特点,采用因地制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疟疾发病在社会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剧增情况下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5.
丝虫病是严重危害深圳市人群健康的寄生虫病,曾给我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健康,1956年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灭丝虫病.1970年我市(原宝安县)掀起除害灭病高潮,发现我市有丝虫病流行.1970年后,组织卫生人员深入农村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工作,摸清了我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治疗了大批微丝蚴血症者,取得了初步的防治效果,随后经历了反复查治、巩固扫尾和基本消灭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等阶段,我市于1998年实现了全市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异尖线虫幼虫的致病性及其海鱼的感染率、进食海鱼与异尖线虫病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关注^[1~3]。深圳市海产品丰富,居民有生食或食未熟透鱼类的习俗。为了解当地市场所售海鱼的异尖线虫感染情况,为评估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提供依据。我们于1999年1~12月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属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常见致病菌,其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沙门氏菌至少有133个菌型,其中伤寒沙门氏菌、鼠 伤寒、德尔卑、阿哥那、鸭沙门氏菌为人体感染的常见菌型,西藏多以鼠伤寒及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迄今,尚未有过病牛沙门氏菌致食物中毒的报道,本次调查首次在我地区发现了病牛沙门氏菌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 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生物学特点,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宝安区(县)丝虫病发病情况在我区流行规律和变迁,为基本消灭我区丝虫病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宝安区1970~2003年丝虫病监测、计划、总结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 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县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县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控制措施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达到消灭传染源。方法:全民普查普治。结果:198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标准,1998年经审评达到了消灭班氏丝虫病的标准。结论:针对单一的病原控制措施,阻断传播途径,达到消灭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