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讲将介绍两种较为实用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1 随机对照试验这种方案是首先将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加试验因素和对照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回答科研假设的问题.随机是有效地避免某些非试验因素的影响,使试验因素效应更充分地显示出来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实质是保证所得的受试对象是由研究总体中任意抽取的,对研究总体有良好的代表性,使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接受某种试验的机会是相等的,所比较的样本间非试验因素基本一致,有良好的可比性.随机化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抓阄或抽签.还可利用随机数字表  相似文献   
2.
苦瓜的生药鉴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等方面对苦瓜进行了生药鉴定研究,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丹参饮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给予丹参饮治疗14 d后,观察胃粘膜损伤程度(UI),检测血清NO含量和血浆PGE2水平,测定胃壁结合粘液的含量、溃疡边缘粘膜细胞凋亡(AI)、凋亡相关基因Bcl-2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饮可明显促进大鼠溃疡愈合(P<0.01),提高血清NO、血浆PGE2和胃壁结合粘液含量(P<0.05),并显著抑制胃溃疡边缘粘膜细胞凋亡(P<0.01),同时促进EGFR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其中7、3.5g.kg-1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通过胃粘膜防御因子及抑制凋亡途径来促进溃疡愈合可能是丹参饮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丹参饮对胃溃疡大鼠部分粘膜防御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部分粘膜防御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溃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乙酸涂抹法建立SD大鼠胃溃疡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雷尼替丁、丹参饮治疗14 d后,检测溃疡指数、血清NO、血浆PGE2和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内微血管的数量.结果丹参饮组和雷尼替丁组的溃疡指数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NO、PGE2含量比正常组均有所减少,而微血管数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组血清NO和血浆PGE2含量明显提高,溃疡底部微血管数量亦有显著增加,7 g/kg丹参饮的疗效优于雷尼替丁(P<0.05).结论提高血清NO、血浆PGE2的含量、促进溃疡底部血管生成可能是丹参饮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由于药物经济学研究不仅关注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效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普遍的可接受性[1]。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医生采用口服天舒胶囊或复方丹参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对比这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为神经内科门诊病人,其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TCD超声波检查显示:VA收缩期峰值在25~36 cm·s-1,舒张期峰值在11~15 c…  相似文献   
6.
陈宗福  田兆雄 《华西医学》1989,4(4):446-447
本文报道我院经腰背部直切口施行肾、输尿管取石的53例临床观察。该切口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已为学者们公认。本文着重讨论患者体位、手术入路和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60例新生儿血清T_4、T_3、γT_3、TSH及其五种影响因素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温在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T_3对因素变化的反映最为敏感。在五种因素并存的情况下,临床应关注体温与T_3的变化,可通过提高温度或补充甲状腺激素的途径改善患儿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腺上皮及微血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腺上皮及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①按 4 0mg/kg·d喂饲雄性SD大鼠非那雄胺 7天 (B组 ) ,14天 (C组 )。②HE染色观察前列腺腺上皮及采用墨汁灌注染色大鼠前列腺微血管的改变。结果 :①B组、C组高柱状上皮及内折乳头逐渐减少 ,扁平或立方状上皮逐渐增多。②A组 (对照组 ) ,B组 ,C组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 6 8 2± 12 8,4 4 2± 7 7和 30 6± 6 7;B组 ,C组的微血管密度较A组分别减少35 2 %及 5 6 %。结论 :非那雄胺可抑制大鼠前列腺腺上皮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柳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6):111-1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化酶1(GLUT1)在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的常规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按WHO标准分类,包括简单型、复杂型和不典型增生过长各20例,子宫内膜腺癌60例。GLUT1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二步法。结果: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的GLUT1均为(-);所有不典型增生过长的GLUT1局灶(+);子宫内膜腺癌的GLUT1均为(+),呈局灶阳性到广泛阳性不等;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子宫内膜,GLUT1均为(-)。结论:GLUT1的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的一个特征;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及与恶性肿瘤有关的不典型增生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梗塞80例临床分析刘士杰,柳丽(桦甸市人民医院老干部科132400)自1990年10月~1994年10月,我院老干部科收治经头部CT检查和腰穿脑脊液检查证实的老年脑梗塞80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探讨老年人脑梗塞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