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射线低温辐照对胶原膜体外稳定性和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下,胶原膜经γ射线辐照改性,采用剂量率为22 KG y/h,辐照剂量分别为15、25、35 KG y。测定辐照前后胶原膜抗胶原酶酶解能力,对胶原膜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对辐照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所设计的条件下,辐照改性后胶原膜的交联度及稳定性均增加。采用M TT法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对辐照后胶原膜的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辐照剂量范围内(<25 KG y),辐照对胶原膜的细胞相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当超过一定剂量后,辐照改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胶原膜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年来收治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62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者24例,其中以贫血为首发患者5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本组62例住院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男32例,女30例,年龄19—79岁,39岁以下8例(22.6%),40岁以上34例(77.4%)。贫血发生情况:62例中住院后检查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3.
骨修复用胶原复合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原蛋白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许多优点,章综述了骨修复用胶原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仿天然骨成分、结构和特性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下,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液与中性胶原溶胶混合,升温使羟基磷灰石晶体与胶原自组装形成复合凝胶,经洗涤、冻干,获得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和TEM对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为16nm×40nm;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大小、胶原纤维的结构等都与天然骨相似。采用骨髓嗜多染细胞微核实验、致敏实验、以及细胞毒性实验对复合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小鼠骨髓微核率为1.6±0.9,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和阳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最大剂量法实验表明复合材料无致敏作用。滤膜扩散实验证明复合材料无细胞毒性。复合材料骨内植入的组织学分析表明,4周时,在材料和骨组织的界面处有新骨生成,12周时,界面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皮下植入44周后,材料降解成碎片,纤维组织长入材料降解区域。本研究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体内降解和促进骨形成的能力。不具有致染色体畸变作用、皮肤致敏作用和细胞毒性,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潜在的骨替换材料。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常可累及胸部器官。肺继发性淋巴瘤临床较常见。现就14例肺继发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8-68岁。何杰金氏病(HD)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D)11例。全部病例均经肺外淋巴结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全部病例均为Ⅳ期。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干咳者4例;咳血丝痰者3例,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术后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 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普外科近几年收治的50例腹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经治愈出院,4例死亡。结论:护士通过快速判断伤情,准确执行急救程序,预见性地做好术前准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100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全部顺利治愈。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大鼠睾丸损伤活性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睾丸损害的活性氧(ROS)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第8周测血清睾酮(T)及睾丸组织中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水平、SOD、GSH-Px活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ROS增多,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睾丸细胞损伤,导致睾丸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性与生殖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