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探讨DSA iFlow彩色编码技术评估人工血液透析通路失功能血管腔内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16年6 月至2018 年6 月25例前臂人工血液透析通路失功能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并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汇总所有患者DSA图像数据和多普勒超声监测数据,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Artis Zeego DSA机Leonardo后处理工作站彩色编码技术iFlow软件对DSA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取相关参数:病变近端与远端密度达峰时间差值(ΔTTP)。基于DSA图像计算所有患者血透通路平均血流量(Q),并测量、计算管腔狭窄程度(S)。基于多普勒超声资料计算血流量(G)。配对t检验分析对比各患者术前、术后ΔTTP间、Q间、S间差异以及Q与G间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Q与S、ΔTTP间相关性。 结果 图像后处理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TA术后S比术前S明显减小(P<0.001),术后Q比术前Q明显增加(P<0.001);术前、术后ΔTTP间,Q与G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与Q、ΔTTP与Q间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5,P<0.001;Q与ΔTTP呈直线关系(t=-5.6,P<0.05),直线回归方程■=834.36-318.01x(x≥0)。 结论 DSA iFlow彩色编码成像技术获得的ΔTTP,为PTA术中实时有效地评估人工透析通路血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肢体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5例肢体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DSA引导下行硬化治疗,观察术后瘤体大小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并发症的处理方案和预后情况。结果 55例患者共进行了127次治疗,中位2次。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2.7%,术后出现术区肿胀、疼痛7例(12.7%),发热2例(3.6%),轻度过敏2例(3.6%),神经压迫症状2例(3.6%),1例(1.8%)肢体急性缺血症状,经积极治疗后均未发生正常组织和器官坏死、重要器官功能丧失、心肺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DSA引导下经皮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肢体静脉畸形安全有效,但其并发症需受到重视,尽早干预有利于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Viabahn覆膜支架与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 检索筛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关于以Viabahn覆膜支架(Viabahn组)及BMS (BMS组)治疗股腘ASO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 RevMan 5.3软件分析组间技术成功率、12个月一/二期通畅率、靶病变血管重建(TLR)率和/或截肢率。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含Viabahn组424例、BMS组469例共893例患者。Viabahn组12个月一期通畅率高于BMS组[比值比(OR)=1.90,95%CI(1.23,2.92),P=0.004],而其TLR率低于BMS组[OR=0.44,95%CI(0.26,0.76),P=0.003],组间技术成功率[风险差异(RD)=0,95%CI(-0.01,0.02),P=0.59]、12个月二期通畅率[OR=1.48,95%CI(0.96,2.29),P=0.07]及截肢率[RD=0,95%CI(-0.02,0.03),P=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iabahn覆膜支架及BMS用于治疗股腘动脉ASO可提高12个月一期通畅率、降低TLR率,二者12个月二期通畅率及截肢率相当。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注射硬化剂聚桂醇(PPI)及无水乙醇(PEI)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 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PubMed上有关注射硬化剂PPI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今。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至少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结果采用Cochrane软件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918例患者,PPI组468例,PEI组450例,PPI组与PEI组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在有效性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69,1.86),P=0.36),PPI组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95%CI(0.17,0.35),P=0.77),所有试验均未报道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PPI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临床疗效与PEI相似,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小于PEI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腔内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ALLI患者。腔内治疗前对患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于DSA引导下行机械血栓清除,并留置导管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必要时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腔内治疗后再次行患肢DSA。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BI)。以iFlow技术对腔内治疗前后DSA影像行后处理获得iFlow图像,测量股骨头、膝关节及踝关节区达峰时间(TTP),计算膝关节区与股骨头区TTP差值(即膝关节区域TTP差值)、踝关节区与膝关节区的TTP差值(即踝关节区域TTP差值),比较治疗前后TTP及TTP差值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后ABI变化(△ABI)与踝关节区TTP变化(△TTP踝关节)的相关性。结果 17例均完成腔内治疗,2例因患侧血管腔内残留血栓而接受截肢。治疗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区域TTP较前缩短、TTP差值较前缩小而ABI较前升高(P均<0.05),股骨头区TT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TTP踝关节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 iFlow技术可用于评估腔内治疗ALLI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接受减容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8肢),按照不同减容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43例46肢,接受置管溶栓术)、取栓组(42例49肢,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术)及旋切组(82例93肢,接受定向斑块旋切术)。分析各组术中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处理方式及治疗有效性。结果对溶栓组46条患肢均行置管溶栓术。取栓组中,16肢采用Angiojet取栓导管治疗,33肢采用Rotarex取栓导管治疗。旋切组中,21肢采用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72肢采用Turbo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减容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4%(186/188)。溶栓组、取栓组、旋切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26%(13/46)、6.12%(3/49)及6.45%(6/93)。术中并发症包括血管破裂出血14例、栓子脱落引发栓塞5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及导丝断裂1例(1条患肢),分别给予压迫止血、覆膜支架植入、栓子抽吸、置管溶栓及断裂导丝抓捕处理,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者。3组间血管破裂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全部患者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Z=2.730,P=0.002)。结论减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血管破裂出血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且于置管溶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及时干预有利于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右侧腹痛2年余”入院。入院查体:腹部未扪及包块,肝Murphy征(-)。肝浊音界存在,无肝区和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66 840 ng/m L,白蛋白(ALB)39.7 g/L,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阴性,丙氨酸转氨酶(ALT)6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8 U/L,总胆红素(TBil)23.9μmol/L,余无异常。上腹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Viabahn覆膜支架与以人工血管为移植物的旁路途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并且探讨不同直径的Viabahn覆膜支架对股浅动脉通畅率的影响。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上有关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及语言无限制,文献筛选、质量评估、数据提取至少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软件和RevMan 5.3软件完成结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10篇(对照研究7篇、非对照研究3篇),肝素涂层覆膜支架与旁路途径疗效对比研究7篇,不同肝素涂层覆膜支架直径疗效对比研究5篇。肝素涂层支架组(Viabahn组)患者792例,旁路途经组(Bypass组)患者299例,Viabahn组行不同支架直径亚组分析(a组:5 mm、b组:6 mm、c组:7 mm),a、b、c组分别有61例、474例、84例患者。Bypass组不仅一期通畅率优于Viabahn组[OR 0.47(0.23,0.94),P=0.03],而且技术成功率更高[RR 0.97(0.94,1.00),P=0.02],但是Bypass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Viabahn组[MD-4.89(-5.29,-4.48),P<0.00001],两组在截肢率及二期通畅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通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OR 0.63(0.31,1.28),P=0.20],c组的通畅率要优于b组[(OR 0.57(0.33,0.98),P=0.04]。结论与Viabahn相比,以人工血管作为移植物的旁路途经具有更好的一期通畅率及技术成功率,但是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推荐置入7 mm直径的Viabahn会得到更高的通畅率,但是需要根据患者实际血管直径来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新型栓塞剂——超顺磁性碘油(SPLIP),观察其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的安全性、有效性及MRI所示TAE栓塞肿瘤效果。方法 制备新型栓塞剂SPLIP,观察其稳定性,比较制备当日与第30天MRI所示体外SPLIP T1和T2值。分别将1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SPLIP组和常规碘油(C-LIP)组(每组5只)、1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SPLIP-A组和C-LIP-A组(每组5只),行TAE,对SPLIP组和SPLIP-A组注入0.6 ml SPLIP,C-LIP组和C-LIP-A组注入等量C-LIP,2周后对SPLIP-A组和C-LIP-A组行上腹部平扫CT及MRI,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评估SPLIP用于TAE治疗VX2肝癌模型兔效果;对比各组兔TAE前及2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变化。结果 所获SPLIP性质稳定;体外MR T1WI和T2WI均无信号,制备当日与第30天T1及T2信号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周,SPLIP组与C-LI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