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及切割软件在诊断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颌面部骨折病例,先经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和切割,显示骨折,分析总结二、三维及切割软件在显示骨折方面的效果。结果三维影像在显示浅部颌面部骨折位置,范围,骨碎片移位方面优于二维影像,但在显示深部结构方面不及二维影像;结合使用切割软件可扩大三维重建的应用范围,可同样清楚显示深部的三维结构。结论三维影像可清楚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切割软件能扩大三维软件的应用范围,可显示清楚深部结构的三维关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化疗加全身静脉化疗的方法,并对两者之间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CE方案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于每个周期第7天行CT定位下局部化疗,5个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生存病人随访2年以上.结果①观察组34例肺癌中总有效率88.2%,与对照组的5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6.142,P<0.005);②1年生存率观察组61.8%,对照组44.4%;2年生存率观察组44.4%,对照组2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60,P<0.005);③观察组Ⅰ度可逆性骨髓抑制反应17.7%,对照组3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85,P<0.005).结论局部化疗加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好,病人生存率高,全身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 4岁。因突发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促1小时入院。体查:急性病容,神志清,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呼吸浅速,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饱满,心尖博动位置不清,心浊音界扩大,心音10 4次/分,心音低弱而遥远,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片:左侧纵隔影增宽,心影增大,右侧胸腔积液。CT表现:左前纵隔见约7 8cm×8 0cm×8 2cm囊样混杂密度肿块,囊内密度欠均匀,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87Hu。心包腔内大量积液,与肿瘤囊液密度一致。右侧胸腔积液。手术所见:心包高度膨胀,看不到心脏搏动,切开心包见有棕褐色浑浊、黏稠液体涌出。心包壁水肿增厚…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4岁。因突发性心前区疼前伴胸闷、气促1小时人院。体查:急性病容,神志清,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呼吸浅速,积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饱满,心尖博动位置不清,心浊音界扩大,心音104次/分,心音慨弱而遥远,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5.
CT对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CT特征,探讨CT诊断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老年人阑尾炎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32例中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例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0例阑尾穿孔并阑尾周围脓肿;5例阑尾炎性肿块;18例阑尾或阑尾脓肿内有结石;6例并发回盲部及升结肠癌。10例并有盲肠、乙状结肠及回肠肠管壁局限性增厚。结论老年人阑尾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CT对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CT脑表面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脑表面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对16例CT平扫发现颅脑存在病变者加做脑表面CT重建,其中5例为脑出血,4例为硬膜外血肿,3例为脑血管畸形,2例为脑梗死,1例多发脑膜瘤,1例为胶质瘤.结果 16例患者非病变区大脑的脑沟回均显示清楚.脑出血、肿瘤及梗塞患者病灶所在对应脑叶、脑沟肿胀,水肿也能清楚显示.脑血管畸形患者畸形血管区域显示脑组织不规则缺损区.硬膜外血肿患者可显示血肿大小和血肿与脑表面血管的关系以及血肿对脑表面压迹.结论 CT脑表面成像技术可用于颅脑内血肿、肿瘤的手术定位及病变累及大脑表面的程度诊断,可部分取代MR的脑成像功能,适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增强扫描在诊断脾外伤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脾外伤病例,其中14例仅做了平扫,16例做了平扫加增强扫描,所有影像及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做了统计学处理。结果:增强扫描较单纯平扫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同时可显示清楚少量腹水及平扫见不到的脾实质内的损伤病灶,在增强图像上脾脏早期损伤病灶可表现为条状或点状不强化的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并有助于发现其它相邻脏器的损伤。结论:增强扫描对于脾外伤的早期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平扫未见异常不能除外有脾挫伤存在;另外,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其它脏器的复合伤,因而对于怀疑有内脏损伤病例,不失时机地选择增强扫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陈肇平  李清水 《中外医疗》2014,(11):190-19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128层)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64排Brilliance 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扫描,右上肢静脉团注入造影剂优维显60~70 mL,注射速率4.0~5.0mL/s。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先选好跟踪层面,待CT值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VR)及MIP、CPR、MPR等多种成像方式进行诊断。结果42例患者图像清晰,对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颅内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良好,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诊断结果为39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逐步取代DSA,其安全可靠,简便快捷,图像清晰,具有多种后处理方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更可靠信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CT仿真膀胱镜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疾病患者195例,均行光学纤维内窥镜检查和多排CT仿真膀胱镜检查,经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膀胱肿瘤患者6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位置、形态、大小、数量、基底部情况上的吻合度。结果多排CT仿真膀胱镜检查的灵敏度(91.7%)、特异度(90.4%)、准确度(90.8%)均低于光学纤维内镜检查(93.3%,91.9%,92.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位置、形态、数量、基底部情况上均高度吻合(P<0.05)。结论多排CT仿真膀胱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总结21例女性盆腔炎住包块CT和临床表现。材料与方法:病例均有完整住院病历和CT扫描资料,两人读片进行总结。结果:女性盆腔炎性包块可发生在盆腔任何部位,但多发生在附件部位,其形态不规则,没有浸润征,实质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整体强化,可出现多种复杂图像,使平扫显示不清的囊腔,壁边界变清。临床特征包括有发热,下腹疼痛,子宫颈举痛,有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但对深部及大范围包块,临床诊断困难。结论:女性盆腔炎性包块在CT影像上有一定特征,CT可准确作出诊断,并与其它盆腔内包块相鉴别。对于临床上怀疑有盆腔炎性包块存在时,及时做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