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RI纹理分析在Ⅱ级和Ⅲ级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56例Ⅱ级和53例Ⅲ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MRIT1WI增强轴位图像进行纹理分析,获取整个瘤体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熵值、偏度等定量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经图像纹理分析后所获得的定量参数中,标准差、熵值、一致性、相关性和逆差矩5个参数在Ⅱ级和Ⅲ级脑胶质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鉴别诊断效能方面,一致性参数诊断效能最高,灵敏度为0.929,特异度为0.811,准确度为0.868。结论MRI纹理分析部分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Ⅱ级和Ⅲ级脑胶质瘤。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多药耐药蛋白1(muhidrug resistance 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5和MRP7在不同时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C57 BL/6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伊文思蓝灌注检测血-视网膜内屏障变化.分别于糖尿病造模成功后的4周、12周和24周取小鼠视网膜,进行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MDR1、MRP5和MRP7的表达变化.结果 伊文思蓝灌注结果显示在糖尿病12周就出现视网膜渗漏;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随糖尿病进展,MDR1、MRP5和MRP7在4周、12周和24周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MDR1:P4周=0.028,P12周=0.003,P24周<0.001;MRP5:P4周=0.045,P12周=0.009,P24周<0.001;MRPy7:P4周=0.019,P12周<0.001,P24周 =0.001),在糖尿病不同时期其变化也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免疫荧光观察到MDR1、MRP5和MRP7的荧光强度随糖尿病发展逐渐减弱;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在4周、12周、24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MDR1、MRP5和MRP7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在DR早期血-视网膜内屏障会受到破坏,视网膜中外排转运蛋白的表达也会受糖尿病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新型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检测其理化性质,并观察其生物学性质。方法 通过溶剂蒸发-水化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分别测定其粒径、包封率和稳定性;通过眼局部刺激实验方法考察纳米胶束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作用;采用眼局部刺激实验方法测定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的体内眼局部刺激性;以兔眼表给予花生四烯酸溶液建立眼局部炎症模型,评价纳米胶束的抗炎活性。结果 使用聚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聚合物成功构建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粒径为(50.1±1.0)nm,包封率为(99.37±0.76)%;储存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2周后储存在4℃质量比为18:1的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药物含量仍有(98.13±0.97)%,而质量比15:1的药物含量为(89.32±1.59)%。25℃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与4℃结果相似,因此最佳处方质量比为18:1。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胶束呈橙红色透明状,优化处方后的纳米胶束粒径、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分别为(50.1±1.0)nm、0.079±0.011和-(1.83±0.67)mV,包封率为(99.37±0.76)%。姜黄素溶液在pH6.0至pH7.4的不同条件下,降解速度分别是对应姜黄素纳米胶束降解速度的24.9倍、28.4倍、44.8倍、73.7倍、315.0倍和662.1倍。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500.00μg·mL-1的姜黄素纳米胶束孵育细胞48h后,细胞存活率为86.89%;4.5mg·mL-1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孵育细胞1h后未发现细胞毒性。兔眼局部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1mg·mL-1)和空白PBS3组实验在不同时间点的临床评分均在0~2的范围内,属于无刺激性等级。体内角膜渗透性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组的荧光强度均显著强于姜黄素溶液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抗炎活性。结论 局部聚合物构建的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显著改善了姜黄素的体内外及生物学性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眼用姜黄素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对经蝶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垂体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前重建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前重建组术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3D Slicer对影像学数据进行蝶鞍区骨性标志、垂体瘤瘤体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结构的三维重建,并进行术前规划。将三维重建所显示的鞍区解剖标志与术中内镜下所见术野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维重建图像与术野图像的吻合度。传统手术组不进行三维重建,按常规流程实施手术。比较术前重建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维重建与术中内镜对上鼻甲、中鼻甲、鼻中隔完全显示率均为100%。三维重建对于蝶窦开口、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的完全显示率分别为100%、88%、94%、94%,均显著高于术中内镜所见(P<0.05)。术前重建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视神经损伤、颈内动脉损伤、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尿崩的发生率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3D Slicer的三维重建技术对鞍底解剖标志的显示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和准确度,有助于提前预判手术场景,开展手术教学。同时对于未配备术中导航的医疗机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胶质瘤治疗后反应主要包括假性进展、放射性坏死及假性反应。常规影像学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不能评价残存肿瘤活性,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的价值有限。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化学交换转移饱和成像及PET等在内的影像学新技术有助于理解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细胞结构、血流动力学、代谢及生物学功能的差异,提高评估胶质瘤治疗后反应的准确性。本文就影像学新技术评估胶质瘤治疗后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