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俐  李昆娥  刘清 《西南军医》2003,5(4):69-70
泌尿道损伤是子宫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直接影响和损伤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也是妇科医师十分重视的问题。据报道经腹子宫切除术(TAH)泌尿道损伤率为0.2%~0.3%,我院自1983年1月-2002年2月,TAH致泌尿道损伤6例,占同期手术的0.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儿女,2岁,苗族,居住山区,2月前因发热,流涕,咳嗽,在个体诊所就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注射“青霉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而终止治疗。1周后再次发热,每日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伴咽痛,咳嗽,又到当地卫生所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用“氨苄青霉素”输液3天,体温下降至37.5℃-38℃,再次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昆娥  王立  刘清 《西南军医》2006,8(6):62-63
氨苯碱是临床上广泛用于解痉平喘的药物,但若剂量掌握不当,即可引起毒副作用。我们所遇3例中毒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患儿女,2岁,苗族,居住山区,2月前因发热,流涕,咳嗽,在个体诊所就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注射“青霉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而终止治疗。1周后再次发热,每日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伴咽痛,咳嗽,又到当地卫生所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用“氨苄青霉素”输液3天  相似文献   
5.
儿童食入生鱼胆中毒后,常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作所遇4例,经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俐  李昆娥 《重庆医学》2003,32(3):295-295
患者 ,2 5岁 ,孕2 产1 ,宫内妊娠 4 0周 ,阵发性腹痛 3h于2 0 0 1年 12月 4日 5 :4 0时步行入院。 1997年顺娩一足月女婴 ,无产后出血及感染史。此次妊娠末期否认外伤 ,房事。查体 :BP16 0 10 0mmHg(1mmHg=0 .133kPa) ,心肺阴性 ,双下肢轻度浮肿。产科检查 :宫高 30cm ,腹围 10 4cm ,先露头未入盆 ,右枕前位 ,胎心音 12 8次 min ,宫缩时间 1次 3~ 4min ,持续 10~ 2 0min。肛查 :宫颈管未消失 ,宫口未开。入院诊断 :孕2 产1 ,妊娠 4 0周 ,临产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入院 30min后患者感腹痛加剧 ,烦躁不安 ,…  相似文献   
7.
王立  李昆娥 《西南军医》2006,8(4):15-15
患儿男性,11岁,因腹痛、呕吐伴四肢进行性对称性活动障碍4天于2005年11月16日入院。发病前无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史及腹泻史,发病期间无大小便失禁。入院时查体:T36.7℃,P96次/分,R35次/分,BP115/75mmHg,神清,对答切题,抬颈困难,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右侧较左侧弱,左肺闻及大量湿性罗音,心率96次/分,律不齐,全腹压痛。神经系统检查:咽反射减弱,伸舌无偏斜,转头、耸肩无力,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降低,深、浅感觉存在,双侧桡骨膜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消失,Babimki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非创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可能病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方法对我院2002—2008年收治的婴儿非创伤性硬脑膜下积液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4例,外周感染9例,非感染性疾病4例;临床表现为易惊、哭闹、烦躁、前囟膨隆、头颅增大等,所有病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有硬脑膜下积液改变征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治疗转归相对较差,而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治疗和转归良好。结论非创伤性因素是导致婴儿硬脑膜下积液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前囟膨隆是最重要的疾病提示征象,头颅CT或MRI有重要确诊价值,内科保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李昆娥  刘娅 《西南军医》2007,9(3):69-69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于我院儿科住院、且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病历各50例,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观察组(经皮给药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1次/天。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8.00%,总有效率为96.00%,临床控制时间平均为2.84天;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4.00%,临床控制时间平均为5.04天。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常规疗法加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昆娥  李茜  王立 《西南军医》2008,10(3):100-100
1病例介绍 例1:患儿男性,8岁。因上课时可突然入睡,每次入睡时间5-10分钟不等,每天发作1—2次就诊。1月前上课入睡,当被唤醒站立时出现烦躁不安,四肢软弱不能站立而倒地,随即爬起后再次入睡,抬入医务室检查,未见异常。20分钟后睡醒,玩耍如常。患儿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外伤、抽搐、晕厥病史,近2月睡眠后常出现双下肢瘫软,不能活动,睡醒后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