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3岁。因尿频、尿痛半年入院。查体:腹部压痛。膀胱镜见左侧壁一5 cm×4 cm×4 cm大小肿物。遂行膀胱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左侧壁一肿物,大小5 cm×4 cm×4 cm。临床诊断:膀胱癌。病理检查:肉眼检查:膀胱切除标本,大小10·5 cm×7 cm×5·5 cm,剖开,左侧壁查见一菜花状肿物,大小5·5 cm×5 cm×3 cm,切面呈灰白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侵达浆膜层。膀胱壁厚0·6 cm。显微镜检查:癌细胞异型明显,巢状排列,核分裂易见,可见角化珠。病理诊断:膀胱中等分化鳞状细胞癌。本病较少见,约占膀胱癌的5%。可在移行上皮鳞状上皮化生的基础上癌变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食管下端组织的ICC内质网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疗法的效应机制。方法将7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指针组、模型组、指针组。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制作GERD动物模型,指针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干预,疗程均为2周。干预结束后,切取大鼠食道下段组织制作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中的AMPK和mTO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的AMPK mRNA、mTOR mRNA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AMPK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OR蛋白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mTOR mRNA及AMPK mRNA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ER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管下段组织ICC AMPK蛋白水平下调有关,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可能不相关。背俞指针疗法治疗GERD的起效机制可能通过提高ICC细胞AMPK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总结全腔镜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的基础上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手术可行性。方法 对6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新开展的14例PTMC患者全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全腔镜PTMC手术的可行性及经验。结果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腔镜手术中,结节平均大小(2.79±0.66)cm,手术时长(162.77±32.39)min。14例腔镜下PTMC中,均行单侧腺叶全切+同侧中央(Ⅵ)区淋巴结清扫,平均肿瘤直径(0.65±0.26)cm,平均单侧手术时长(200.77±24.37)min,清扫中央区淋巴结(5.73±2.86)个,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7 ml。14例腺叶均完整切除,其中4例出现术后暂时性无症状性低钙血症,未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在具有一定全腔镜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经验的基础上,选择PTMC行全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钢丝拉钩、纳米碳、神经监测等辅助技术可用来充分暴露视野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根据切口疝类型不同,其治疗及预后均存在差异。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先后提出多种腹壁切口疝分型标准,但由于切口疝的复杂性,目前仍存在分型标准不统一,对临床指导价值有限等问题。本文就腹壁切口疝的分类及其历史演变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坤土建中法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坤土建中组、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组和中药内服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VAS评分,并且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AMP、5-HT的水平。结果:坤土建中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各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坤土建中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中cAMP表达均升高,5-HT表达均降低(P0.05);坤土建中组变化幅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坤土建中法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较好,可能通过提高虚寒型胃脘痛患者cAMP的含量来改变机体的虚寒状态,并且通过降低患者5-HT的水平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MDR-1型化疗耐药的诊断及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MDR 1型化疗耐药的诊断方法及逆转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微波抗原修复技术 ,用于检测MDR 1的表达产物P gp蛋白 ,对 48例阳性者采用随机配对分组 ,采用他莫昔芬 12 0mgbid +异博定12 0mgtid +川芎嗪 12 0mgivdripqd联合逆转耐药 ,自化疗前 3天开始 ,持续至此化疗结束后 4天。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效率提高 33.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免疫组化法 +微波抗原修复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P gp的检测是可行的 ;采用超大剂量他莫昔芬 +中剂量异博定 +川芎嗪逆转耐药疗效满意 ,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4 2岁。因腹部坠胀 ,食欲差 ,右上肢麻木4个月入院。查体 :腹部膨隆可触及一巨大包块 ,与肝脏分界不清 ,与周围分界不清 ,移动度尚可 ,质地中等。CT :腹膜后巨大肿瘤。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 ,与右肾脂肪囊相粘连 ,分叶状 ,包膜完整 ,遂行肿块单纯摘除术。病理检查 :巨检 :不规则肿物体积 ,33cm× 2 6cm×13cm ,重 70 0 0g大部分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灰红、灰黄色 ,鱼肉状 ,部分区域囊性变 ,面积 1 2cm× 1 0cm ,内容胶冻样物质。镜检 :瘤细胞弥漫成片 ,似成熟脂肪细胞 ,核肥大深染 ,其间可见单核及多核脂肪母细胞 ,有…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50岁。右上腹部疼痛2个月。体检:右上腹肋缘下触及一8cm×12cm大小肿块,质硬,压痛,表面较光滑。实验室检查:血沉37mm/h。B超提示: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CT检查:平扫见右上腹肝脏下缘一89cm×103cm大小肿块,边缘清晰光滑,其内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区,CT值约55HU,邻近器官受推压,病灶与肝脏边界清(图1)。增强扫描见肿块边缘明显强化,中间高密度区不强化(图2)。CT诊断:右侧腹膜后肿瘤并瘤内出血(肉瘤可能)。手术及病理:腹膜后一肿物,大小约8cm×11cm×12cm,有部分包膜,切面呈灰红色,大部分出血坏死。镜检:见肿物…  相似文献   
9.
李开富  康骅 《肿瘤》2012,32(12):1030-1034
化疗包括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和术后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对化疗敏感。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除肿瘤细胞本身以外,肿瘤间质成分的特性也会影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这些特性包括局部免疫细胞、基质成纤维细胞以及肿瘤蛋白、基因组学指标等。相关研究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及提高疗效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了系统文献复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胎儿男,孕32周其母妊娠32周出现全身水肿。于1992年5月10日入院,孕期无特殊病史孕1产0。查体:全身水肿,BP:20/14.7KP(150/110mmHg)化验:尿蛋白十十十,胎心音116次/分。B超;胎儿腹围增大,大部为回声不均的肝实质,肝脏左后方见一实性占位回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