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5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5.7%,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82.9%(29/35)。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首次手术距临床诊断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3年。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1%和54.3%,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为78.9%、52.6%、36.8%,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及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5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5.7%,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82.9%(29/35)。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首次手术距临床诊断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3年。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1%和54.3%,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为78.9%、52.6%、36.8%,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及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0^-9~10^-5mol/L的SP在体外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γ=0.594,P<0.01),E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10^-7mol/L SP组比较,P<0.05)。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E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6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P在10^-8~10^-6mol/L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EGF mRNA表达,在10^-7mol/L达到峰值,当浓度>10^-7mol/L时,其促EGF mRNA表达的效应强度随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至10^-5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成纤维细胞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特点。方法 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EGF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E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6h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SP在10^-8-10^-6mol/L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EGF mRNA表达,在10^-7mol/L达到峰值,10^-5mol/L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0^-7mol/L SP作用12h后可检测到EGF蛋白明显表达增强(P<0.01),24h达高峰,48h后逐渐有所回落。SP在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E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 SP可诱导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特点,在SP调控创伤愈合的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检测胃癌细胞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 1(Tiam 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离体、在体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 45细胞株(M0)中筛选获得高(MH)、低(ML)黏附亚株。应用RT PCR和定量细胞ELISA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与蛋白在M0,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法测定M0,ML,MH细胞的离体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 1表达的关系。应用裸鼠接种法观察M0,ML,MH细胞的在体成瘤及转移能力。结果 MH细胞中Tiam 1 mRNA(RV=0.855±0.051)与蛋白的表达(RD=1.262±0.165)以及其离体侵袭转移能力(24.33±8.02,52.00±14.53)、在体裸鼠肺转移率(4/5=80%)均较M0细胞(RV=0.759±0.047,RD=0.911±0.104,11.67±3.79,26.00±9.54,2/5=40%),ML细胞(RV=0.743±0.039,RD=0.892±0.101,9.67±3.06,23.67±8.50,1/5=20%)为强,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但在M0,ML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Tiam 1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呈完全及高度正相关(P< 0.05)。结论 Tiam 1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从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黏附亚株(Mh)和低黏附亚株(ML)。应用RT-PCR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iam 1mRNA与蛋白在Mo、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测定Mo、ML、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胃癌MKN-45细胞高黏附亚株(MH)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均较MKN-45细胞(Mo)及其低黏附亚株(Mo为强(P〈0.05),但Mo与ML细胞间无差异(P〉0.05)。Tiam 1mRNA和蛋白在MH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o和ML细胞中的表达为强(P〈0.05),但在Mo与ML细胞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Tiam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物质 (SubstanceP ,SP)作用于离体培养的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后 ,对其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 (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观察SP在不同浓度 ( 1× 10 -9~ 1× 10 -5mol/L)及不同孵育时间 ( 0、3、6、12、2 4h)情况下刺激大鼠成纤维细胞后 ,成纤维细胞EGF、EGFRmRNA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 SP可上调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EGFRmRNA表达。其中 ,SP对EGF的量 效曲线呈双相分布 ,最大效应浓度为 1× 10 -7mol/L。但SP仅在高浓度时 ( 1× 10 -6~ 1× 10 -5mol/L)促进EGFR表达。在最大效应浓度 ( 1× 10 -7mol/L ,1× 10 -5mol/L)时 ,SP对大鼠成纤维细胞EGF、EGFR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分别于孵育细胞后 6、12h达高峰。结论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EGFR基因表达存在直接影响 ,其表现形式与SP的刺激浓度及孵育时间有关。这种影响可能是SP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胃癌细胞骨架及裸鼠体内成瘤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中筛选获得高侵袭转移亚株(MH)。以脂质体介导将Tiam1ASODN转染至MH细胞中,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定量细胞ELISA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骨架蛋白染色及裸鼠接种法分别观察Tiam1ASODN转染后MH细胞在骨架结构和裸鼠体内成瘤转移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应用0.43μmol/LTiam 1 ASODN转染可特异性抑制胃癌MH细胞中Tiam 1 mRNA和蛋白表达(0.162±0.018,0.982±0.119),与脂质体转染组(0.789±0.054,1.237±0.108)、正义寡核苷酸(SODN)-脂质体转染组(0.754±0.039,1.234±0.103)、未转染组(0.801±0.065,1.290±0.182)相比,分别为后3者的20.2%~21.5%、76.1%~79.6%(P=0.000、0.037)。同时ASODN转染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肺转移率25%(2/8)也较未转染组88%(7/8)、正义寡核苷酸组75%(6/8)显著下降(P=0.039),且其胞膜表面突起及伪足变稀疏或缩短、骨架结构紊乱程度减轻。结论:特异性ASODN转染可有效抑制Tiam 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削弱其体内侵袭转移能力,这可能是通过调整胃癌细胞骨架结构重组,降低其变形、游走能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ET)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检测MET对结肠癌细胞SW480和SW620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qRT-PCR检测5种lncRNA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ET和/或MALAT1基因敲减在体外对PI3K/AKT和ERK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 MET在体外对SW480和SW620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MET可促进SW480和SW620细胞凋亡(P<0.05)。在5种lncRNA中,lncRNA-MALAT1在SW480和SW62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P<0.01)。siRNA可抑制lncRNA-MALAT1表达,并进一步增强MET介导的抗结肠癌作用(P<0.05)。MET可下调结肠癌细胞中lncRNA-MALAT1的表达(P<0.05),并通过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与lncRNA-MALAT1敲减协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P<0.01)。结论 MET在结肠癌细胞中通过抑制lncRNA-MALAT1的表达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状态及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8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实验组在围手术期进行IKAP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的变化.结果各组约30%以上的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心理,且评分≥50分.采用2种护理干预模式均可不同程度纠正患者的以上不良情绪(P < 0.01或P < 0.05),且经IKAP模式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状态评分(38.29±10.04、35.92±8.62、30.15±11.42)以及≥50分者的构成比(18.6%、 11.6%、4.7%)皆低于传统模式干预组患者的相应值(45.93±10.15、42.69±9.87、37.84±12.69、39.5%、 32.6%、18.6%),统计学差异显著(P < 0.05).同时,IKAP模式干预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74.4%)远高于传统模式干预组(39.5%),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 < 0.01).结论积极运用IKAP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利于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