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3D U-Net模型自动分割颈椎矢状面T1WI和T2WI图像上颈椎各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拟诊为颈椎病的92例患者的矢状面T1WI和T2WI图像资料,由两位影像医师在每例患者的2个序列图像上分别人工标注颈椎各结构,包括椎体、椎间盘、硬膜囊、脊髓和椎间孔。将178个序列的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n=138)、调优集(n=20)和测试集(n=20)。采用训练集的数据训练3D U-Net分割模型,在调优数据集中微调参数,在测试集中采用定量指标(Dice相似系数,DSC)和定性指标(主观评分)评价模型的分割效能,并比较各结构的DSC值在3组内及3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测试集中3D U-Net模型分割颈椎椎体、椎间盘、硬膜囊、脊髓和椎间孔的DSC值分别为0.87±0.03、0.85±0.04、0.87±0.04、0.82±0.05和0.57±0.08,分割颈椎各解剖结构的总体DSC值为0.80±0.13。各结构的DSC值在3组内及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主观评价显示3D U-Net模型分割颈椎各结构获得的图像均符合临床测量要求。结论:基于矢状面T1WI和T2WI序列的3D U-Net模型对颈椎各结构的分割可达到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训练U-Net模型自动分割腰椎矢状面T2WI图像中各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腰椎矢状面T2WI图像数据,共获得80个矢状面T2WI序列。由2位影像医师手工标注矢状面腰椎椎体、椎间盘、椎间孔、椎管/硬膜囊、脊髓及马尾神经。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调优集和测试集,使用U-Net网络分两步(coarse-to-fine)训练腰椎矢状T2WI分割模型。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客观评估(Dice系数)和主观评估。结果:11例测试集数据中U-Net模型预测腰椎5个解剖部位分割的Dice值分别为椎体0.82~0.9(平均0.864)、椎间盘0.86~0.92(平均0.898)、椎管/硬膜囊0.76~0.87(平均0.837)、椎间孔0.6~0.76(平均0.67)、脊髓及马尾神经0.55~0.9(平均0.669)。主观评估各解剖部位分割满意率分别为椎体97.5%、椎间盘97.9%、椎管/硬膜囊86.4%、椎间孔76.7%、脊髓及马尾神经78.6%。结论:基于U-Net深度学习网络对腰椎矢状T2WI图像的解剖结构进行自动分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分析是一种MR影像分析方法,与传统影像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丰富的描述性参数,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整体异质性,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ADC直方图分析广泛用于肿瘤研究,特别是在鉴别肿瘤良恶性和评价肿瘤疗效方面。对ADC直方图分析方法及其在肿瘤鉴别诊断、术前预测组织病理学分级、评价疗效及预后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朱逸峰  王绍武 《放射学实践》2020,(11):1479-1484
【摘要】影像组学方法是医学影像学、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能在宏观影像水平间接反映肿瘤微观水平基因或蛋白质的变化,并且不完全依赖于影像医师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主观因素,所提供的是医学影像相对客观的定量信息,具有传统影像方法难以做到的独特优势。对于软组织肿瘤而言,肉眼从影像上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明确诊断非常困难,而影像组学方法可以辅助影像医生对其进行诊断,进而帮助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地认识和理解软组织肿瘤。本文介绍了影像组学方法在软组织肿瘤中应用研究的流程,并对目前影像组学方法在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术前预测软组织肉瘤分级、评价软组织肉瘤治疗及预后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