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儿童后腹膜常见与不常见占位病变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4例(32例经病理证实,2例随访复查证实)儿童后腹膜肿块病例完整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儿童后腹膜占位病变共有11种.以肾上腺瘤和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畸胎瘤和肾胚胎瘤、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其次.肾上腺皮质癌较少见,罕见的有横纹肌肉瘤和血管外皮瘤。临床和CT特点各有其不同。结论:临床特点与CT表现相结合,极大部分儿童后腹膜肿块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儿童胃恶性肿瘤是极其罕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淋巴瘤和肉瘤,这与成人截然不同,成人胃淋巴瘤仅占胃恶性肿瘤1~5%.我院自1958~1994年36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胃淋巴瘤共3例,而胃癌仅1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CT及MRI的诊断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近年来,MRI开始应用于临床,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开展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影像诊断手段的系统对照研究。MRI对新生儿各种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研究如何?CT、B超和MRI比较三者谁优?临床又如何互补应用?这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应用头颅超声、CT及MR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步对照检查,比较3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性。方法:对36例患儿在头颅超声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MRI检查。结果:超声对颅内出血尤室管膜下出血(SEH)和脑室内出血(IVH)的分辨率明显强于CT和MRI。CT和MRI则对硬脑膜下出血(SDH)和蛛网膜下出血(SAH)以及对颅内病变分布范围的整体显示显著优于超声。尤MRI能清晰诊断超声和CT难以诊断的脑实质点状出血。结论:超声、CT和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出血而各具特点,各有利弊,临床应合宜选择,互补诊断,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颅内病变头颅 B超、 CT及磁共振诊断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比较头颅B超(US),CT和磁共振(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特性,应用头颅US,CT及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进行同步对照检查。结果:US对室管膜下囊肿(SEC)和脑内钙化的分辨率明显强于CT和MRI。US和MRI显示颅内出血或HIE后遗症的囊腔性病变较CT为好,尤MRI能清晰显示囊腔壁结构。US,CT和MRI对脑室增大,脑积水,脑实质萎缩以及脑发育不良等病变的分辨率基本相似,但US对脑皮质萎缩的诊断特异性较差,对颅内病变分布范围的整体显示不如CT和MRI,但对脑室增大的动态观察则方便易行。提示US,CT和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具特点,各有利弊,临床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互补诊断,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26例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经颅脑CT扫描呈典型化斑。确诊后治疗随访3-10年。其神经系统表现及转归如下:全部病例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婴儿痉挛类型最多(24.8%),次为全身阵挛性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经抗痫药物治疗,50%显效,7.7%有效。26例中,智能中-重度迟缓:轻度迟缓:正常之比为2:1:1.4。表明约近1/3患儿智能可以正常。1例在癫痫发作控制5年后,出现颅内肿瘤所致颅高压征。故对凝  相似文献   
6.
儿童脑膜炎的CT表现可以正常,也可以表现脑底池脑膜密度增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它的并发症有脑积水、梗塞、脑脓肿、硬膜下积液或积脓等,各类脑膜炎CT表现有其特点、CT与临床资料密切配合,能使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并对预后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对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形态、大小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横纹肌肉瘤CT增强前后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 ,平扫肿块密度基本均匀 ,增强后肿瘤周边区明显强化 ,内部强化不均。结论 腹盆腔横纹肌肉瘤好发于膀胱、前列腺和腹膜后及肝内外胆道 ,肿瘤无包膜 ,边界清楚 ,肿瘤的内部常发生变性坏死 ,增强后肿瘤的周边部分强化比内部明显。  相似文献   
8.
笔者报道了经CT检查的9例脱髓鞘病变。这些病例中脱髓鞘病变的CT形态学分布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利于进一步定性。其中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6例;ALD-I型3例,伴病变区钙化1例;ALD-I型和II型兼有者2例;单纯侧脑室三角区周围钙化者1例。Alexander病2例:临床伴巨脑,CT表现为以额部为主的脑白质病变。Cockayne综合征1例: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这是诊断该病的依据;CT表现为颅内多发弥漫对称性钙化伴脑白质数量减少。本文还对病理改变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若干脱髓鞘病变的鉴别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骼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特点,阐述其在本症临床诊断中作用。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3.75岁。除X线平片外,18例还进行了CT扫描,其中单纯平扫10例,平扫加增强8例。结果:本组中颅骨破坏21例,占60%。脊柱5例,占14.3%。长骨13例,占34.4%。扁平骨和不规则骨15例,占42%。勒一雪病、韩一雪一柯综合症及中间型以颅骨破坏为主,而嗜酸性肉芽肿则以长骨和脊柱为主。结论:本症的骨骼病变在X线影像学上有较特殊的表现,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能观察疗效,了解有无复发等。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临床和CT表现:附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3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均为男孩。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四肢活动障碍、步态不稳、构音困难、语言减少及视力减退等,1例有全身皮肤变黑。3例CT所示,1例符合ALDI型,2例为混合型。本文讨论了CT表现同病理之间的关系;分析了CT诊断同临床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对于未出现肾上隙皮质功能不全症状者,CT具有使ALD同其它脱髓鞘疾病鉴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