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构建OSKM诱导的过表达c-Jun肝癌细胞(C3A-c-Jun)重编程细胞系,探讨外源性c-Jun对肝癌细胞重编程的影响。方法通过C3A细胞稳定过表达c-Jun后进行OSKM诱导重编程,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Real-time PCR,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等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建立C3A-c-Jun诱导肿瘤干细胞系C3A-c-Jun-i CSCs。结果 C3A-c-Jun-i CSCs克隆呈圆顶状,边缘圆钝,克隆内细胞小且排列紧密,多层分布,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mRNA和蛋白水平均可表达多潜能性标记物OCT4、SOX2;C3A-c-Jun-i CSCs组外源性和内源性Sox2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3A-i CSCs对照组;在重编程过程中c-Jun持续表达。结论 OSKM诱导C3A、C3A-c-Jun肝癌细胞重编程,分别建立C3A-i CSCs和C3A-c-Jun-i CSCs细胞系,发现外源性c-Jun通过上调Sox2基因的表达,启动下游一系列反应,对肝癌细胞重编程过程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先证者(Ⅳ7) 男性,38岁.20岁确诊为右侧股骨头坏死,23岁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查体:未见运动系统其他异常. 家系调查:5代中共9例(男5例、女4例)被确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均为双侧坏死.目前尚存活6例.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经X线检查筛查,共确诊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Ⅲ 8、Ⅲ11、Ⅲ14、Ⅳ3、Ⅳ7)及1例Legg-Calve-Perthes病患者(V5),见图1.发病年龄从10岁到33岁,平均发病年龄(19.5±7.5)岁.系谱图分析可见各代连续发病,男女均有患病.系谱图中Ⅱ6和Ⅱ11后代6个子女中有4个患者,第4代及以后的患者均为Ⅲ8的后裔.第2到第5代家系成员中,男女均有发病,比例为5∶4.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睑裂狭小综合征Ⅰ型患者大家系FOXL2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析中国人睑裂狭小综合征(BPES)Ⅰ型患者的一个大家系共4代19例的FOXl2基因突变,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确定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采集一个中国人BPES Ⅰ型大家系19例样本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血样5ml,提取基因组DNA,共设计7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对FOXL2基因的外显子和启动子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 该家系中8例患者均检测到FOXL2基因突变,为1002C>G无义突变,11例家系健康人中均无此突变.结论 首次在中国人BPES Ⅰ型大家系患者中发现FOXL2基因1002C>G无义突变,提示该突变可能是BPES综合征I型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发现和克隆人类基因PIK3IP1的新变异体并鉴定其功能,研究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和亚细胞定位,分析PIK31P1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GenBank中的数据,从人的混合组织cDNA中通过PCR克隆PIK31P1和它的新剪切体PIK31P1-v1,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性。经萤光素酶活性检测、细胞形态观察和流式细胞检测研究PIK31P1和PIK3IPI-v1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最后通过RTPCR分析PIK3IP1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PIK3IP1和新剪切体PIK3IP1-v1的真核表达质粒和融合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IK3IP1和PIK31PI-v1均有信号肽并包含跨膜结构域,但后者胞外缺失一个Kringle结构域。功能分析发现,PIK31P1和PIK3IP1-v1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荧光显微观察证实,PIK3IP1的两种剪切体均定位于细胞膜。RT—PCR证明PIK3IP1在多种细胞中转录水平较低。结论:新剪切体PIK3IP1-v1和PIK3IP1均定位于细胞膜并诱导细胞凋亡,而且在多种细胞中低水平转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低温自诱导表达重组人瘦素(leptin)融合蛋白的系统方法,经体外纯化获得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瘦素蛋白.方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瘦素编码区,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到A1.3表达载体,转入BL21(DE3),低温自诱导表达.用SDS-PAGE及Western印迹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对低温自诱导表达产物rMBP-10His-Leptin进行纯化和酶切,获得可与瘦素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瘦素蛋白.用Km小鼠减肥实验检验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在22×103处有明显的新增蛋白带,含量超过总蛋白的40%,Western印迹证实为瘦素蛋白.Km小鼠减肥实验证实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低温诱导表达rMBP-10His-Leptin的系统方法,获得大量瘦素蛋白,经验证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和生物学活性,可供进一步基础及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6.
30多年前,第一代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上述药物有较多的毒副作用,人们研究生产了第二代抗抑郁药,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和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SRI)。第二代抗抑郁药与第一代抗抑郁药相比疗效相似,且安全性大,耐受性好。本文阐述第二代抗抑郁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1抑郁症的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抑郁症单胺类假说认为犤1犦:抑郁症状是由于血清素(5-HT)和/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利用缺陷所致。虽然对未经治疗的抑郁症的体液分析尚未得到直接的证据,但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现和克隆人类基因PIK3IP1的新变异体并鉴定其功能,研究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和亚细胞定位,分析PIK3IP1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GenBank中的数据,从人的混合组织cDNA中通过PCR克隆PIK3IP1和它的新剪切体PIK3IP1-v1,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性.经萤光素酶活性检测、细胞形态观察和流式细胞检测研究PIK3IP1和PIK31P1-v1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最后通过RT-PCR分析PIK3IP1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PIK3IP1和新剪切体PIK3IP1-v1的真核表达质粒和融合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IK3IP1和PIK3IP1-v1均有信号肽并包含跨膜结构域,但后者胞外缺失一个Kringle结构域.功能分析发现,PIK3IP1和PIK3IP1-v1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荧光显微观察证实,PIK3IP1的两种剪切体均定位于细胞膜.RT-PCR证明PIK3IP1在多种细胞中转录水平较低.结论:新剪切体PIK3IP1-v1和PIK3IP1均定位于细胞膜并诱导细胞凋亡,而且在多种细胞中低水平转录.  相似文献   
8.
抗抑郁药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