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RM))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同时对腹腔脏器血流灌注有何影响。方法:西宁地区(海拔2260m)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3例(APACHEⅡ评分17.7±7.8),在确诊ARDS1小时内置入胃张力计导管,并开始机械通气治疗,应用RM。分别在开始机械通气即刻(T1),RM开始前(T2),RM结束后30min(T3),RM结束后60min(T4)监测患者胃黏膜pH值(pHi)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53例患者中5例死亡,其中3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并发脑疝,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其余48例患者使用RM后PaO2、PaO2/FiO2较RM前显著升高(P〈0.05);pHi在RM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RM作为治疗ARDS的有效手段可显著升高PaO2,并不会造成胃肠黏膜等腹腔脏器组织的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海拔地区重症脑损伤患者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观察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VAP发生率、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海拔2 260m2012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需行气管切机械通气重症脑损伤患者41例,伤后24小时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间断声门下吸引组(IASS组)21例和非声门下吸引组(NASS组)20例,两组均选择polyvinyl chloride(7~8)号高容量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其中IASS组气管套管带声门下吸引装置。所有患者保持30°仰卧位,气管套管套囊压力25cm H2O,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按需吸痰,IASS组每小时行声门下吸引一次。所有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吸痰与非吸痰时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IASS组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吸痰次数、咪达唑仑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NASS组。所有患者吸痰时颅内压明显高于非吸痰时。两组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高海拔地区、重症颅脑损伤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及吸痰次数,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颅内压波动,降低镇静剂使用量,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