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头颈部CTA检查中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注射方案的成像效果。方法:连续50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如下:注射总量一体重(kg)×0.5mL/kg;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分别为7、8和9s)将患者分为3组(4g次为A、B、C组);注射流率一注意总量/注射时间,规定最高流率为6mL/s;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兴趣区置于主动脉弓处,阈值为80HU。由两位阅片者对3组的重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估(5分法),并测量颈部及脑内动脉的CT值。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75±0.41、4.85±0.34和4.29±0.61,A组与B组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主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4、0.024)。三组图像上颈动脉及脑内动脉的CT值:A组与B组间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37)。结论:碘克沙醇(270mgI/mL)在头颈CTA检查中可进行个性化注射,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降低头颅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头颅CT扫描的10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50例,采取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kVp,管电流350mA),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进行图像重建;B组50例,采取自动管电流技术(管电压120kVp,管电流100~400mA,噪声指数4),采取30%ASIR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全部图像由一位影像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在双侧基底节层面测量两组患者正常脑白质、脑灰质核团及脑脊液的CT值,兴趣区面积为10~20mm2。结果:两组患者CTDI、DLP及SSDE比较,B组均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两组脑白质、脑灰质及脑脊液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与常规FBP相比,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30%ASIR)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CT值测量没有影响,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