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置入位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11月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收治IFF患者122例,男性85例,女性37例;年龄60~79岁,平均70.1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定位点内移组(63例)和PFNA组(59例).PFNA组行传统PFNA进针点置入髓内钉,定位点内移组则由传统PFNA定位点内移0.5~0.8cm置入髓内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髓内钉一次置入成功率、术中透视次数,随访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首次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点内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PFNA组[(63.55±17.81)min vs.(82.74±20.66)min、(41.22±12.69)mL vs.(63.58±14.59)mL、(5.13±1.77)次vs.(7.26±1.58)次、(4.12±1.33)个月vs.(5.14±1.27)个月,P<0.05].定位点内移组导针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显著高于PFNA组(96.83%vs.84.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93.65%vs.94.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点内移组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髋内翻、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比例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FNA术中将传统定位点内移0.5~0.8cm能够提高髓内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避免术中多次透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2000年10月以来,应用踝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踝部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37.2岁。其中三踝骨折14例,双踝骨折9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开放性骨折5例(按Gustilo分类:A型1例,B型2例,C型2例)。其中高处坠落致伤6例,车祸致伤14例,其他3例,有2例伴踝前皮肤大片挫裂伤。  相似文献   
3.
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向成骨及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成骨及软骨分化功能。方法 采用细胞静置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了兔和儿童的BMSC,用传至2-3代兔BMSC和Ⅱ型胶原联合治疗兔膝关节软骨缺损,采用成骨诱导培养法研究儿童BMSC的成骨效应。结果 (1)Ⅱ型胶原和bFGF对兔BMSC的贴壁和生长是有效的。(2)用兔BMSC和Ⅱ型胶原治疗12周后,能使兔膝关节软骨缺损获得恢复,其软骨细胞分化明显;(3)用成骨诱导培养法,可使儿童BMSC骨钙素分泌水平比常规对照组升高8-10倍,并可见有典型的成骨化的黑色矿化细胞区。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成骨和软骨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