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讨论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超声组织定位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定量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P5500彩色超声仪,分别检测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4例正常人的肝脏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IBS值分别为:近场31.2±3.4 dB,中场36.9±3.5 dB,远场32.3±2.6 dB,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的IBS值分别为近场24.1±4.3 dB,中场20.9±5.0 dB,远场14.8±3.5 dB,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与病理诊断对比,IBS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轻、中、重度肝纤维化之间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背向散射积分值能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程度,对慢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合成多肽药物作为一种介于小分子和生物制品之间的特殊药物形式,既有小分子药物稳定性好和纯度高的特点,又具有生物药物生物活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制药行业的关注。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酰胺键共价连接而成,由于氨基酸异构和侧链修饰导致多肽药物与生物制品一样存在异质性的特点,而化学合成工艺复杂多样,杂质谱的鉴定相比小分子药物更为困难。因此合成多肽药物的质量控制既要满足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要求,又要兼顾生物制品的特点,对于制药行业存在很大挑战。文章结合国内外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相关指导原则及研究进展,从多肽的鉴别、含量测定、杂质谱分析等方面出发,对合成多肽药物的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后续合成多肽类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