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肌梗死误诊为酒精性过敏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因酒后出现全身震颤、意识不清入院.患者3 h前饮高度酒250ml后出现全身震颤、意识不清、烦躁等症状.测血压80/50 mmHg,心率125次/min.因患者存在酒精过敏史,社区医生应用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mg肌注,患者未见好转且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心电图示各导联ST下移≥0.1 mV,aVR导联ST段抬高0.3 mV,3R、4R、5R导联ST段均抬高0.3 mV。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特点及不良反应。 方法:纳入2000-12/2005-03解放军92854部队医院眼科住院及门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6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即灯盏花素组(n=25,30只眼),丹参对照组(n=21,27只眼)。灯盏花素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主要含灯盏乙素(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少量灯盏甲素及其他黄酮类成分)50mg。丹参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10-20mL,均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30d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视力、视野、眼底荧光血管照影变化及比较两组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结果:参与观察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30d后,视力小于4.0的眼数明显减少,视力大于4.6的眼数明显增加(u=61.00,P〈0.01),优于丹参对照组(u=262.00,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经过30d的治疗,灯盏花素组视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改善(t=2.49,P〈0.05),比丹参对照组视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0,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照影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比较:经过30d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8,P〈0.01),但灯盏花素组与丹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疗效比较: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91%,丹参对照组为6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治疗期间,患者主诉无明显不良反应,也未发现出血、溶血等现象出现。 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其特点为视力提高明显,视野改善明显,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缩短明显,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某部队干部成人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CR)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8-2009年度体检的1187例资料完整的干部(包括退休干部)作为调查样本,测定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分析DM及IGR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人群中检出DM者35例,患病率2.95%;IGR者43例,患病率3.62%.其中新诊断DM 2例,占DM总人数的5.71%.结论 该部队干部(包括退休干部)DM及IGR的患病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与牙周感染的联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世界共有超过一亿七千万人患有糖尿病,此病的特征为增多的感染、伤口的延迟愈合以及随着病程进展病死率的增高。此外,糖尿病也是更严重的进展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这些疾病都基于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加重了的炎症反应,而由高血糖的慢性影响引起的血脂异常加强了全身的炎症反应[1]。虽然勿庸置疑存在着糖尿病与牙周炎的潜在联系,但此类研究多集中于细菌对宿主的作用推动了病程。我们研究的基础在于研究高血糖时牙周感染的作用及说明增加了的免疫因子及牙周组织的损伤与可调控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一、牙周疾病与细菌感染牙周感染在糖…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原发性高血压被描述为是继发于有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而出现的.Dahl等后来通过在实验模型的移植研究结果中发现,肾脏疾病是血压升高的原因,此后该发现在人体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4—2005年驻湛部队60~81岁离退休老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特点。方法以290例60~81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该人群60~81岁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1.4%,62.8%,23.1%;(2)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3)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占老年高血压的45.5%;(4)老年高血压合并至少一个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为86.7%。结论高血压是部队老年离退休干部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4岁。因酒后出现全身震颤,意识不清3h,于2004年11月15日23:15时收入院。患者3h前因饮高度酒半斤后出现全身震颤,意识不清,烦躁,测血压80/50mmHg,心率125次/min。因患者存在酒精过敏史,社区医生应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肌注,未见好转且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痛。心电图示各导联ST下移≥0.1mV,aVR导联ST段抬高0.3mV,3R4R5R导联ST段抬高0.3mV。后转入我院予多巴胺40mg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4岁,因气促心悸10余天加重2h急诊入院。患者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无发热、咯血、胸闷胸痛,无双下肢水肿,于当地医疗机构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10余天前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伴大汗淋漓,进行性加重。查心电图(ECG):窦性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特点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00-02/2005-03解放军92854部队医院眼科住院及门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6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即灯盏花素组(n=25,30只眼),丹参对照组(n=21,27只眼)。灯盏花素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主要含灯盏乙素(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少量灯盏甲素及其他黄酮类成分)50mg,丹参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10~20mL,均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30d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视力、视野、眼底荧光血管照影变化及比较两组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参与观察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30d后,视力小于4.0的眼数明显减少,视力大于4.6的眼数明显增加(u=61.00,P<0.01),优于丹参对照组(u=262.00,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经过30d的治疗,灯盏花素组视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改善(t=2.49,P<0.05),比丹参对照组视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0,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照影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比较:经过30d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8,P<0.01),但灯盏花素组与丹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疗效比较: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91%,丹参对照组为6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治疗期间,患者主诉无明显不良反应,也未发现出血、溶血等现象出现。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其特点为视力提高明显,视野改善明显,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缩短明显,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衰竭时期,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内菌群紊乱,其所分泌的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酶和尿素酶增加,影响尿素肠肝循环,使外源性产氨增加,加剧了血氨浓度的升高.随着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的进展,发现其具有生物化学屏障、改善肝脏和肠道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