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对比剂注射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50例行冠状动脉CTA成像患者,随机抽取50例二期相对比剂注射技术为A组,三期相对比剂注射技术分B1组(1.0 mL/kg)和B2组(0.8mL/kg)各50例.A组:一期碘普罗胺1.0 mL/kg,注射速率4.5mL/s;二期生理盐水30 mL,注射速率4.0 mL/s.B1组:一期碘普罗胺按1.0 mL/kg对比剂总量的75%,注射速率4.5 mL/s;二期碘普罗胺按对比剂注射总量的25%+生理盐水按1:1浓度,注射速率4.0 mL/s;三期生理盐水25 mL,注射速率3.5 mL/s.B2组:一期碘普罗胺(0.8 mL/kg)按对比剂注射总量的75%,注射速率4.5 mL/s;二期碘普罗胺按对比剂注射总量的25%+生理盐水按1:1浓度,注射速率4.0 mL/s;三期生理盐水25 mL,注射速率4.5 mL/s.将图像根据5分制评分标准,评分在3分及以上的受检者纳入研究.结果 3种对比剂注射技术的比较显示B2组与A组、B1组对比剂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房、左右心室、主动脉根部和冠状动脉密度A组与B1组、B2组比较,右心房与右心室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成像采用三期相对比剂优化注射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8岁。反复发热、咳嗽,痰中带血13年余。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等;每次发作行抗炎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复发;于2004年12月18日来我科门诊检查。询问患者及家属否认有异物吸入史,从未作过胸部X线检查。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肝、脾等检查未见异常。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有散在湿性哕音。耳、鼻、咽、喉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检查:右侧中间段支气管有1枚金属异物(图钉),图钉球面朝下,伴右肺中、下叶不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上消化道造影对96例食管裂孔疝X征象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了我院96例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和X线资料。结果:96例食管裂孔疝均有特征性和典型X线征象。结论:上消化道造影能很好的显示食管裂孔疝的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确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1.5 T MRI全身"类PET"的正常表现。材料与方法对40名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行1.5 T MR全身"类PET"成像,在AW4.6工作站上经Functool和3D-MIP后处理,获得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黑白反转及伪彩"类PET"图像,观察正常组织结构的信号,分析椎体、椎间盘信号信号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脂肪、肌肉、两肺、肝脏、胃肠道、脑脊液呈低信号;(2)脑、脊髓、头颈部腺体、脾脏、胆囊、生殖腺以及椎间盘呈高信号;(3)椎体在儿童中呈高信号,在60岁以上健康志愿者中主要呈低信号;(4)椎体和椎间盘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r=-0.6917,P0.05;r=-0.7562,P0.05)。结论正确认识"类PET"的正常表现将有利于对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为结肠癌的40例患者X线征象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肠癌39例,肠结核1例,气钡双重造影X线摄片诊断准确率为97.5%(39/40);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结肠癌的患者气钡双重造影X线摄片显示,肿瘤位于升结肠6例,肝曲8例,横结肠4例,脾曲2例,乙状结肠19例,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肠癌气钡双重造影主要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充盈缺损、腔内龛影、肠壁增厚、肠管狭窄、边缘僵硬、肠黏膜破坏中断。结果表明,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结肠癌准确率高,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基层医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