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结核治愈的脾脏结核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中,6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或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5例伴有腹膜后及肝、脾门区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增强扫描淋巴结呈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2例肝脾内见多发钙化灶。结论脾脏结核多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脾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强化病灶及钙化是脾脏结核的主要CT征象,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对脾脏结核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螺旋CT为发现脾脏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颧弓轴位的投照方法,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照教科书上写的"颌下顶位"进行投照,由于颧弓的投照大多见于外伤类病人,对于颌面部损伤较重的患者,体位摆法往往难以达到要求,而且还需配备患者垫背的沙袋或棉被,过程也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46例经临床和手术明确诊断的急性胰腺炎CT征象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CT分级。结果4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42例首次扫描诊断为急性胰腺炎,1例在复查CT扫描时确诊为急性胰腺炎,3例在首次及复查时CT均表现为正常。40例A、B、C级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6例D、E级患者,其中4例非手术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发现并发症,而且还可以准确地进行CT分级,对临床判断预后、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颅脑外伤的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CT表现的新分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6例急性颅脑外伤病人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型,并分析CT分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新的CT分型与预后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新的CT分型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正确判断预后,确定恰当的治疗原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结核治愈的脾脏结核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中,6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或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5例伴有腹膜后及肝、脾门区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增强扫描淋巴结呈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2例肝脾内见多发钙化灶。结论脾脏结核多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脾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强化病灶及钙化是脾脏结核的主要CT征象,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对脾脏结核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螺旋CT为发现脾脏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8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采用K-B琼脂扩散法做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在所收集菌株中扩增BLAimp、BLAvim、OXA基因。结果用PCR技术在8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扩增出BLAimp基因。结论实验室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提高烧伤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经皮肺穿刺病例160例,A、B两组,A组为使用传统定位器穿刺,B组为使用自制栅栏定位器穿刺,每组80例,并把两组病例的穿刺组织学符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例组织学符合率高,明显减少了由于穿刺时进针的位置和角度不当及穿刺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并发症。结论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气胸率低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