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造影联合经静脉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74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超声造影前哨淋巴结定位,并进行常规超声和经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以亚甲蓝染色和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对常规超声与联合经皮和经静脉超声造影诊断前哨淋巴结的效能进行分析。 结果174例乳腺癌患者共计175个前哨淋巴结,亚甲蓝染色与经皮超声造影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99.4%和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病理结果显示,175个前哨淋巴结中56个发生转移,常规超声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为71.4%、敏感度为64.3%、准确性为69.1%,联合经皮和经静脉超声造影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为84.0%、敏感度为76.8%、准确性为81.7%,联合经皮和经静脉超声造影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P<0.05)。根据手术病理特征将175个前哨淋巴结分为宏转移组38个、微转移组18个、未转移组119个。常规超声诊断前哨淋巴结宏转移组准确性为71.1%,微转移组准确性为50.0%,未转移组准确性为71.4%。联合经皮和经静脉超声造影诊断前哨淋巴结宏转移组准确性为86.8%,微转移组准确性为55.6%,未转移组准确性为84.0%。 结论经皮超声造影可在术前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联合经皮和经静脉超声造影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因不孕症就诊并行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的8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造影检查后1年内的受孕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造影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在检查后1年内怀孕289例(34.74%);247例(29.69%)积极备孕但未受孕;296例(35.58%)失访。289例受孕患者中,做完造影检查后前3个月之内受孕的例数多于后3个月受孕的例数(P0.05)。1年内受孕的患者中双侧通畅的例数多于未受孕组。289例受孕患者的VAS评分中,"无疼痛"和"轻度疼痛"的患者占全部受孕患者的85.57%。结论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是一种患者耐受程度较好的评估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除了可提供诊断性结论,对输卵管可能也有一定的辅助疏通作用,对受孕可能存在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带教法在中医院校超声科中的应用。超声是一项临床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影像学技术,但由于超声专业的自身特点、学生和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医药院校超声临床实习带教存在一定难度。文章总结了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科室临床带教中的实施和体会,旨在完善超声临床带教方法,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推拿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10d~14个月,平均(4.70±4.29)个月;根据超声表现分为四型。患儿年龄与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检验;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厚度比率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不同分型阶段,超声表现各具特征性;患儿年龄与超声分型之间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482,P=0.0030.05;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与健侧比例分别为2.10±0.55、1.40±0.3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9,P=0.000)。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第Ⅵ组淋巴结在桥本甲状腺炎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188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和其他弥漫性病变2组,其中桥本甲状腺炎组98例,其他弥漫性病变组90例。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的双侧甲状腺形态、回声均匀性及彩色血流特征,同时观察其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是否显示。结果:9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有76例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显示,90例其他弥漫性病变患者中有12例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7.6%、86.7%和8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和78.0%。桥本甲状腺炎组中有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显示者明显多于其他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组。结论:颈部第Ⅵ组淋巴结在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辅助判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与桥本甲状腺炎(H T )不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将收集的86例临床确诊为HT的患者按照甲状腺功能分成甲亢组、甲功正常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各组进行超声剪切波弹性量化检测,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 HT 患者甲状腺组织剪切波模量值之间的关系。结果甲亢组、甲功正常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的 HT 患者甲状腺组织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依次增大,分别为(15.543±4.319)kPa、(20.083±5.444)kPa、(26.682±5.676)kPa、(29.210±8.848)kPa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4.925,P <0.01)。HT甲亢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低于 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HT甲功正常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低于 HT亚临床甲减组、HT 临床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与桥本甲状腺炎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可为 HT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超声表现,总结声像图征象,提高 PCM 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临床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78例 PCM 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PCM 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8.5%。超声表现为导管扩张型11例,2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肿块型33例,2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腺病;囊实混合型19例,2例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脓肿型15例,2例误诊为急性细菌性乳腺炎。结论 PCM 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其病程、病理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发现病灶,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US)观察肱骨外上髁炎(LE)患者肘关节外上髁的超声表现,评价CDUS对L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为LE患者的27个患侧肘关节和18例对照者25个正常肘关节行超声检查,观察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的厚度、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撕裂以及内部血流情况,肱骨外上髁骨质是否光整、有无毛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伸肌总腱平均厚度约(0.40±0.06)cm,LE组伸肌总腱平均厚度约(0.56±0.13)cm,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1)。病变伸肌总腱回声减低,内部可有钙化或撕裂,彩色血流信号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肱骨外上髁骨皮质回声毛糙、不光整。结论 CDUS对肱骨外上髁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应用中可作为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病变为临床上常见,包括各种癌变、良性瘤及增生等,若不给予及时诊断,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超声造影技术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整体和连续的动态观察,可发现常规超声难以检出的病变,从而提高诊断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组回顾性分析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