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2月至2005年2月.时来我院就诊的2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普外科自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连续应用灭滴灵(甲硝哒唑),配合其它抗菌素,治疗6例细菌性肝脓肿,收到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讨论在抗菌素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深对鼻道窦口复合体常见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性病变及临床内镜手术相关性的认识。方法使用SIEMENS ESPRIT螺旋CT扫描仪对搜集整理临床证实的鼻窦炎患者58例进行冠状位高分辨扫描,层距、层厚均为3mm,骨算法重建,窗宽1500~3000HU,窗位150~300HU。重点观察钩突、中鼻甲、鼻中隔、筛泡发育形态、位置。结果 58例慢性鼻窦炎与鼻道窦口复合体常见解剖变异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以钩突、中鼻甲、鼻中隔及筛泡的解剖变异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高分辨率CT冠状位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位置以及二者的关系,当存在多种解剖变异时受累最重的是上颌窦,其次是筛窦。  相似文献   
4.
5.
6.
张秉权  刘永熙  邓宇  曾庆思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76-1282
【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各类型发生率、构成比,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冠状动脉脉异位起源的MSCT分类对手术复杂程度的预判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所有患儿均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MSCT心脏成像并记录圆锥动脉干畸形、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类型及数量。对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发生率及构成比分别采用行×列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对手术复杂程度相关指标的预测能力进行分析,与手术结果对照探讨术前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手术复查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共520例,合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者91例,平均发病率为17.5%,其中肺动脉闭锁(PA)23例,大动脉转位(TGA)27例,法洛氏四联症(TOF)11例,永存动脉干(PTA)9例,右室双出口(DORV)21例。在本组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中单冠状动脉(SCA)最多,占61.53%,其次为对侧冠状动脉或无冠窦起源(OO)占23.07%,冠状动脉多发起源(MO)9.89%,冠状动脉高位起源(HO)4.39%,冠状动脉肺动脉起源(PO)最少,占1.09%。采用行×列Pearson卡方检验,卡方值为27.859,P=0.033,说明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冠脉异位起源构成比不全相同即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与冠脉异位起源有关联性。本研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TA(39.13%)>TGA(28.12%)>DORV(22.10%)>PA(17.16%)>TOF(6.35%)。Logistic回归显示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对侧冠状动脉或无冠窦起源联合对手术复杂程度有最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MSCT诊断可有效预测手术复杂程度;当心脏MSCT诊断大动脉转位或者右心室双出口时,因涉及动脉调转术而致手术复杂程度增加,如果合并单冠状动脉或对侧冠状动脉异位起源,近端冠状动脉的游离、松解难度增大致动脉调转术中冠状动脉移植失败的风险增加,影响预后;术前必须明确圆锥动脉干畸形类型及伴发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类型,详细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及其近段走行状态,降低冠状动脉移植风险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患者,76岁。因尿频、排尿不畅2年,阴茎肿物进行性增大2个月于2005年5月18日入院。查体:阴茎背侧冠状沟近端正中约2.0 cm处可触及约2.5 cm×2.0 cm肿物,质硬、不活动、与皮肤不粘连,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压痛阳性。直肠指诊:肛门外括约肌紧张度适中,前列腺约5.0 cm×5.0 cm,质硬,中央沟消失,可扪及上极,外膜光滑,两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畸形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类型、发生率、构成比,探讨术前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术前计划制定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经手术证实的圆锥动脉干畸形型先天性心脏病,所有患儿均在本院行MSCT心脏成像,并记录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类型及数量。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发生率采用行×列Person 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对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异位起源构成比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与手术结果对照,探讨术前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术前计划制定的重要性。结果:圆锥动脉干畸形型先天性心脏病共276例,合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者47例,平均发病率为17%,其中肺动脉闭锁PA 11例,大动脉转位TGA 15例,法洛氏四联症TOF 4例,永存动脉干PTA 6例,右室双出口DORV 11例。在本组圆锥动脉干畸形型先天性心脏病伴发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中,单冠状动脉SCA最多,占48.94%,其次为对侧冠状动脉或无冠窦起源OO,占29.79%, 冠状动脉多发起源 MO占14.89%,冠状动脉高位起源 HO为4.26%,冠状动脉肺动脉起源PO最少,占2.13%。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卡方值为15.452,P值为0.472,说明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异位起源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异位起源构成比不全相同,与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TA(35.3%)>TGA(27.3%)>DORV(25%)>PA(16.9%)>TOF(4.2%)。但是TGA的构成比高达32%。结论: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发生率及构成比不同,与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严重程度相关;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大动脉转位伴发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患儿。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6—2005年收治闭合性肾损伤患者156例,现将致伤原因、病情、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6例,男性101例,女性55例,年龄11~55岁,平均33·8岁。损伤部位:左肾69例,右肾70例,双肾3例,左右不明确14例。损伤程度按Sargent分类:肾  相似文献   
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类型、发生率、构成比,探讨单支冠脉异位起源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术前计划制定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所有患儿均行MSCT心脏成像,并记录圆锥动脉干畸形的类型、单支冠脉的类型及数量。对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发生率及构成比分别采用行×列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与手术结果对照,探讨术前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术前计划制定的重要性。结果: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共421例,合并单支冠脉者43例,平均发病率为10.2%,其中肺动脉闭锁PA 11例,大动脉转位TGA 11例,法洛氏四联症TOF 4例,永存动脉干PTA 3例,右室双出口DORV 14例。在本组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中,主动脉与肺动脉间走行(Ⅱb)最多,占51%;其次为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或肺动脉前(Ⅱa),占28%;单支冠脉起源于右窦(Ⅲ)占14%;单支冠脉远段延续为对侧冠状动脉(Ⅰ)为5%;单支冠脉走行于主动脉根后部(Ⅱp)最少,占2%。对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单支冠状动脉类型构成比行Pearson卡方检验,卡方值为20.805,P=0.186,说明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单支冠状动脉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类型的构成比不全相同,但是Ⅱb型构成比高达51%。本研究单支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ORV(18.4%)>PTA (14.3%)>TGA(13.8%)>PA(10.4%)>TOF(2.9%)。结论: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发生率及构成比不同,Ⅱb型构成比高达51%,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患儿,尤其是右心双出口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