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利用大鼠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探讨早期低压复苏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W istar大鼠64只,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AP)为(129.9±14.3)mmHg,断脾法复制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将血压(MAP)降至40或50mmHg,分为3个处理时段,第1时段模拟院前救治时段,用2∶1乳酸林格氏液和6%的右旋糖酐输注分别将MAP维持在40、50、60、70、80、100mmHg,维持1小时;第2时段模拟医院确定性处理情况,结扎脾动脉止血,输血输液将MAP恢复至100mmHg,维持2小时;第3时段,观察第1时段不同压力复苏对大鼠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动物存活情况、血压、液体输注量、血细胞比容及动脉血气等。结果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80、100mmHg),动物存活时间短,在第1时段末就有50%的动物死亡,需要的液体输注量大,血液稀释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明显,血气指标差;而以<70mmHg(50、60、70mmHg)的血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液体输注量小,血液稀释轻,血气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以50、60mmHg血压输注效果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在第三时段末动物死亡率为75%。结论对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及活动性出血,止血前采用高压复苏会增加血液丢失及血液稀释,明显影响休克复苏效果,适当低压复苏有利于动物的后期恢复,输注压力以50、60mmHg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大鼠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探讨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早期不同复苏血压对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 每组8只, 戊巴比妥钠麻醉,断脾法复制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将血压降至40或50mm Hg.动物分为3个处理阶段,第1阶段模拟院前救治阶段,用2∶1乳酸林格液和6%的右旋糖苷分别以40、50、60、70、80、100mm Hg血压复苏动物,此期维持1h,以假手术组和院前不复苏组作为对照;第2阶段模拟医院确定性处理,结扎脾动脉止血,输血输液将血压恢复至100mm Hg,维持2h;第3阶段,维持2h,观察第1阶段不同压力复苏对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球比容和动物存活时间.结果 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80、100mm Hg)动物存活时间短,一半动物在院前急救阶段很快死亡,血球比容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而采用低于70mm Hg(50、60mm Hg)的血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延长,血液稀释轻,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高压复苏组,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 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增高.结论 针对非控制性出血休克,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会增加血液丢失,影响后期复苏效果;适当低压复苏(50~60mm Hg)有利于保持动物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后期复苏效果;但太低的输注压力因影响组织灌流也不利于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