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腹部精原细胞瘤的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精原细胞瘤,采用螺旋CT平扫加增强的方式 进行扫描.结果 4例均为软组织实性肿块,肿块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至中等程度强化,肿块长轴与睾丸下行的路径一致,一侧阴囊空 虚.结论 腹部精原细胞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合并隐睾者,更具诊断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瘤及恶性胸腺瘤的影像学差异,以提高其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瘤24例及恶性胸腺瘤28例,观察各自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恶性胸腺瘤中,多局限于前纵隔或延伸至中纵隔,偏向纵隔一侧者20例;密度欠均匀,多发囊变坏死者22例,钙化者6例;胸膜结节状增厚者5例;均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而24例淋巴瘤中,累及胸部多组淋巴结,跨越纵隔两侧生长;密度多均匀,囊变坏死者7例,钙化者1例;无胸膜增厚;浅表淋巴结肿大者5例,以上几点与恶性胸腺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恶性胸腺瘤中,邻近心脏及大血管受侵者14例,大血管结构受推移者8例;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者12例;24例淋巴瘤组,邻近心脏及大血管受侵者16例,大血管结构受推移者8例;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者6例,以上两点与恶性胸腺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纵隔淋巴瘤与恶性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SWI对服用氯吡格雷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进行研讨。方法收集无高血压、高血压且没服用氯吡格雷、高血压并服用氯吡格雷超过3个月共三组患者,每组100人,行SWI检查,观察是否有脑微出血,并对每组微出血灶的数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高血压组SWI显示微出血灶例数为5例(5/100),出血灶共为24个;高血压组没服用氯吡格雷微出血灶例数为34例(34/100),出血灶共为134个;高血压服用氯吡格雷微出血灶例数为41例(41/100),出血灶共为129个。三组的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变性发生率中,有高血压的两组患者均高于无高血压组。上述数据无高血压组与有高血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高血压患者(没服用或服用氯吡格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变性都是脑微出血灶的危险因素,而氯吡格雷与脑微出血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故服用氯吡格雷不会引起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灶发生率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最终确诊,且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磁共振成像与手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磁共振成像检查,有48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早期子宫瘢痕妊娠,与手术的诊断符合率为96.0%,剩余2例为漏诊,漏诊率为4.0%。结论: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上,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可提高检出率,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最大程度上降低孕妇承担的风险,这对于提高孕妇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切除与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影响。方法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20例子宫切除术后1年、20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年患者、20例正常人群这4组人群的妇女,检测血中E2、PRL、LH和FSH。结果子宫切除组中患者的E2较正常对照组低,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动脉栓塞后患者的E 2与正常人群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子宫肌瘤术前患者的PRL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切除后或子宫动脉栓塞后,血中泌乳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对卵巢功能有影响,子宫动脉栓塞后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PRL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庾汉华  钟升院  陈汝华  谭卓 《吉林医学》2009,30(17):1924-1925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可能的首次检查的CT表现的特点及应该复查的时间。方法:收集40例颅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对其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无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出现时间为24h之后,主要表现包括: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局限性脑轻度占位效应、硬膜下血肿。结论:外伤后首次CT检查,当出现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限性脑轻度占位效应、硬膜下出血的患者,应在24-48h内进行CT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临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患者72例,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CT扫描,详细分析其CT表现与GCS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72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5分16例,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闭塞或隐约可见13例,其中11例死亡,死亡率68.75%;6~8分14例,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显著变小但可分辨9例,其中4例死亡,死亡率28.57%;9~12分25例,13~15分17例,他们的预后均较好。12例中线移位15mm,其中7例死亡,死亡率58.33%;10 mm中线移位≤15 mm者10例,3例死亡,死亡率30%;12例中线移位5~10mm,3例死亡,死亡率25%。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者41例,轻残3例,重残6例,死亡22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表现,可较为准确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C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X线、CT表现。结果左肺8例,右肺8例;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12例,浅分叶3例,1例边缘不规整;密度均匀12例,CT值约为42HU,点状钙化2例,空气半月征1例,囊变坏死1例,血管贴边征2例;增强10例,明显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1例。术前误诊8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n=4),转移瘤(n=2),错构瘤(n=1),曲霉菌球(n=1)。结论 PSH特征性表现为肺内孤立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明显强化,偶见点状钙化及空气半月征,而对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CT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疑似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低剂量胸部CT及胸部DR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低剂量胸部CT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胸部DR(P0.05);低剂量胸部CT与胸部DR诊断特异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对于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诊断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