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康忠俊  张胜  陈宇 《河北医学》2016,(12):1954-1956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患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预测病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83例NSTEMI患者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分为压低组(64例)和无压低组(20例)。结果:83例患者共发现189支病变血管,其中近段病变血管数81支(42.86%)、中段病变血管数72支(38.10%)和远段病变血管数36支(19.04%);狭窄50%~74%共66支(34.92%)、狭窄75%~90%共42支(22.22%)、狭窄>90%共81支(42.86%);单支血管受累21例、双支血管受累25例和多支血管受累37例。两组NSTEMI患者在近段、中段、远段病变血管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STEMI压低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重于无压低组,多支病变血管数目多于无压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STEMI患者胸前导联显示ST段压低,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无压低患者,多支病变血管数目多于无压低组,对判定患者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MEE)情况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7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且出院后均随访6月,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不良组(n=35)。统计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对典型病例超声心动图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107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共35例发生MACE,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2.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脑钠肽水平及MEE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脑钠肽水平高、MEE高、LVEF低均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57、3.083、2.986,P<0.05)。  结论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清脑钠肽水平高、MEE高、LVEF低,超声心动图MEE和LVEF可用于预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新型超声技术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分析(ASMA)与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FAM)技术定量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室壁运动状态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8例应用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患者血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阶段应用ASMA-FAM技术观察心脏室壁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缬沙坦在治疗二周后血压开始下降,五周后趋于平稳;反映左室壁运动状态的参数指标在治疗3月后开始改善(P<0.05),6个月~1年后改善明显并趋于稳定(P<0.01)。结论缬沙坦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左室重构,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左室壁运动状态,ASMA-FAM能够全面、客观地定量评价心脏室壁运动状态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氯沙坦联用依那普利与单用依那普利进行对比观察,探讨两种疗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d以及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mg/d。观察患者12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都明显好转(P〈0.05);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25)。结论氯沙坦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以CAG为"金标准",评估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SCTA和CAG诊断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一致性比较,所得Kappa值分别为0.945、0.864、0.883,Kappa值均大于0.75,表明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良好;MSCTA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25%、98.14%、98.17%;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11%、99.29%、97.26%;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83%、98.50%、98.18%。结论128层M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与CAG媲美,且安全可靠、经济方便,在筛查或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