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7篇
特种医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6.25Gy全身照射后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表面形态的变化。于照前和照后l、3、7、14和30天取材,在2000倍率下各观察200个细胞,并算出正常和异形细胞的百分数。正常红细胞的形态是光滑的、双面凹的圆盘形,其直径3.3~5.2μ,照射前正常红细胞占总数98.15%(96.0~99.0%),异形红细胞很少。其中包括单嵴样红细胞,隆突形红细胞、球口形红细胞以及棘状红细胞等。照后1和3天,异形红细胞数明显增多,正常形态红细胞的百分数从照前的88.15分别降到96.55和93.45(P<0.05和P<0.001)。照后7天,正常形态红细胞的百分数又接近照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过去为了解骨髓细胞在体内的分布,曾试用过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如放射性铁和~(99m)锝等,但由于临床应用困难而未能推广使用。 ~(111)铟的物理半衰期为2.8天,是一种便于临床应用的核素。它除了能描出肿瘤图象外,还因它大量集聚在骨髓中,从而可描绘出有活性的骨髓,因此它又作为骨髓显象剂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了一例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发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经过和病理解剖所见,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患者,女性,70岁,于1973年1月因颈、腋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心悸,眩晕而入院。42岁时,曾因广岛原子弹爆炸(当时位于距爆心1.3公里处某医院混凝土建筑物内)而患急性放射病复合面、手、臂烧伤和面、臂、背部玻片伤;65岁时曾因贫血而输过血,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只6.25Gyγ照射大鼠和20只正常大鼠的股骨骨髓组织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照后一天已出现血窦的扩张、破裂和出血以及造血细胞的明显减少。照后3天,血窦破坏更加严重,造血细胞几乎完全消失,网状细胞和纤维增多。照后7天血窦多趋完整,有大量脂肪细胞和大小不等的造札细胞再生灶出现。由于扫描电镜的景深长,图象立体感强、分辨率高,因此可观察到窦内皮的傲细结构变化和比较直观地观察血窦等间质成分和造血细胞问的三维结构关系。本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对维持正常造血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收缩和释放等生理功能,这些功能在止血、凝血与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以单个方式存在于血液中,随血流运行。当血小板被某种因素激活后,则相互聚集在一起,即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增高在一些心血管疾...  相似文献   
7.
急性放射损伤的主要矛盾是造血功能障碍,而造血功能的恢复,既需要造血实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又需要造血间质为其提供适宜的场所和条件。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急性放射病的防治问题,必须从造血实质和间质二方面着手。基于国内外对间质的研究远不如对实质研究深入,故本课题的研究侧重在间质以及间质和实质的关系,其目的是为寻找急性放射损伤早期诊断和防治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近十年来,以大、小鼠为对象,以骨髓为中心,通过骨髓有核细胞数、CFU-S数、骨髓组织中微血管等间质成分和造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小动物实验中有关辐射防护剂的抗防效果研究,多采用腹腔注射和口服的方法,很少使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肠内投予的方法,有关吸入辐射防护剂效果的报导尚未见到,本文的目的就是补此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