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979年以来采用EPCV治疗的176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疗效,评价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溃疡复发率、胃排空功能、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和营养状态及Visick分级。结果全组患者有153例(86.9%)获得5年随访。无手术死亡者。进食后上腹发生间断性胀痛13例(8.5%),有时返酸12例(7.8%),经服用吗叮啉可缓解。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4例(2.6%),溃疡复发4例(2.6%),均发生在术后2-3年内。浅表性胃炎21例(13.7%),十二指肠球部变形31例(20.3%),胃窦蠕动功能较好,胃排空功能正常。全组无贫血发生,体重增加者116例(75.8%)。Visick改良分级,146例为Ⅰ级和Ⅱ级,优良率占95.4%,Ⅲ级3例(2.0%),Ⅳ级4例(2.6%)。结论EPCV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较少、溃疡复发率低、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较高的优良疗效,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首选的安全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62例临床资料,其中伴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前列腺肥大等238例,占90.8%.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41分钟,无切口感染,术后4~7天出院,平均住院5天,随访3~64个月,疝复发1例,为0.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强调对高龄患者的术前准备,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强调充填物放置到位和充填后修补到位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研讨会于 2 0 0 0 - 0 9- 0 7~ 10在天津召开。会议对脾损伤、脾肿瘤、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术及残脾功能的研究、脾脏基础研究、血液病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现就会议主要技术动态扼要报道如下。1 脾损伤本届会议首次制定了脾损伤程度分级标准 :①Ⅰ级 :脾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 ,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 5cm ,深度≤ 1cm ;②Ⅱ级 :脾脏损伤总长度 >5cm ,深度 >1cm ,但脾门未累及 ,或脾段血管受损 ;③Ⅲ级 :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脏部分离断 ,或脾叶血管受损 :④Ⅳ级 :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脾脏…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许多医院都已开展[1,2],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无张力、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许多医院都已开展[1,2],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无张力、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asL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直肠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相互作用蛋白研究中的特性,筛选与FasL蛋白相互作用较强的蛋白质,通过细胞学实验(MTT法)研究FasL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对直肠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发现,FasL蛋白与anchor attachment蛋白、金属硫蛋白1K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经细胞耐药学实验证实.FasL蛋白、anchor attachment蛋白与金属硫蛋白1K组直肠癌HB-8348细胞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细胞,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FasL蛋白组以及FasL蛋白和金属硫蛋白1K组直肠癌HP-8348细胞的耐药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L蛋白与anchor attachment蛋白1K结合后,增强了金属硫蛋白1K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耐药能力,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的增加,便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约占10%[1].外科采取结肠全切除或结肠次全切除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2].我院1998~2007年共施行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慢性功能性便秘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术式。方法 采用直肠骶骨岬固定,直肠下端盆底腹膜成角固定治疗直肠脱垂54例。结果 本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经长期观察均无复发。结论 直肠骶骨岬固定,直肠下端盆底腹膜成角固定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自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手术。方法 采用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保留脾脏功能良好。结论 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B)和金属硫蛋白(MT)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正常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组织中CatB、MT的表达,对比分析CatB、MT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Cat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8%、20.7%、66.7%、59.1%,M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7%、26.8%、71.4%、72.7%。结直肠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组织中CatB、MT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CatB、MT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和无转移淋巴结组织。Dukes C、D期CatB、MT表达阳性率高于Dukes A、B期(χ2=11.0244、10.9338,P<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CatB、MT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χ2=10.9338、10.1148,P<0.01)。结论CatB、MT表达增强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肝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