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 SPECT/CT显像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重复测量的一致性,为采用SUV评价骨转移瘤治疗效果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采用Q Metrix软件重复两次(间隔4周)独立分析,共获得92组骨转移瘤的体积、平均SUV(SUVmean)和最大SUV(SUVmax)。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和差异性系数(CV)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变异性。结果病灶体积和SUVmean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具有极好的重复性(ICC=0.948~0.979);Bland-Altman分析显示,最多6.5%的点数位于95%一致性界限外。观察者间两次测量中,SUVmean的CV均显著高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定量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摄取水平时,SUVmax比SUVmean的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骨代谢、骨密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初步探索免疫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骨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检测SLE患者的骨密度,同日检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 共纳入92名SLE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及病程分别为(42.1±14.1)岁、(84.4±73.0)个月。有62.0 %(n=57)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其中44.6 %(n=41)患者为骨量减少,17.4 %(n=16)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后者还包括9.8 %(n=9)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全身骨密度最低值与年龄(r= –0.291,P=0.005)、病程(r=–0.239,P= 0.022)、绝经状态(r= –0.288,P=0.005)及碱性磷酸酶(r= –0.221,P= 0.033)均呈负相关。Logistics分析显示绝经状态(OR=13.0,P<0.001,95% CI 3.43~49.5)、LDL-C(OR =5.74,P=0.002,95% CI 1.93~17.0)及外周血CD4+T细胞(OR =1.08,P = 0.025,95% CI 1.01~1.16)是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而年龄(OR=1.12,P<0.001,95% CI 1.06~1.19)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论 SLE患者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可能与其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极大地丰富了癌症的治疗手段,但随之出现的免疫相关反应模式(如假性进展、延迟反应和超进展等)对现行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者对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一些修订,使其能够更客观准确地评价ICIs的治疗效果,以便更科学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笔者就近年来提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显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FLLs患者的临床资料、18F-FDG全身PET/CT及上腹部MR扫描图像。比较CT、MRI、PET、PET/CT及PET/MR对FLLs的检出率。结果 41例FLLs患者中共检出69个病灶,包括肝脏良性病灶22个、肝细胞癌(HCC)17个、转移瘤30个。CT、MRI、PET、PET/CT及PET/MR对FLLs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2.46%(50/69)、94.20%(65/69)、55.07%(38/69)、79.71%(55/69)及100%(69/69)。PET/MR对肝脏良性病灶及HCC的检出率(22/22,100%;17/17,100%)均高于PET/CT(13/22,59.09%;12/17,70.59%;P均<0.05),二者对转移瘤的检出率均为100%(30/30)。结论 PET/MR对FLLs的检出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131I全身扫描(131I-WBS)胸腺异常碘摄取并伴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的发生率,探讨胸腺碘摄取及其对Tg升高的影响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接受131I-WBS检查的DTC患者131I-WBS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情况及血清Tg水平。结果 316例患者共735例次131I-WBS检查中,4例患者共5例次显像可见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占0.68%(5/735),均为治疗剂量全身扫描(Rx-WBS)条件下,且均为第2次131I治疗后出现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其中1例患者在第3次131I治疗后仍出现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3例患者共4例次Rx-WBS检查前血清Tg水平升高,分别为13.80 μg/L、> 300.00 μg/L、16.40 μg/L、20.60 μg/L。结论 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Tg升高患者131I-WBS仅上纵隔处出现异常摄取时,应注意排除胸腺原因所致可能,以避免不当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