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夏季几种常见的动物性皮肤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110001)耿龙,宋芳吉我们已经介绍过几种夏季常见的昆虫性皮肤病(见本刊1994年第3期第31页),现在再简单介绍几种动物性皮肤病及其防治方法。(一)毒蛇咬伤在野外山林里劳动或下田耕作,打捞...  相似文献   
2.
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荨麻疹是皮肤粘膜真皮部位的一过性局限性充血与水肿,除表现皮肤风团外,常伴有发热、腹痛、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状,是常见的皮肤科急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LA-DRB1、DQB1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在52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DRB1^#040x-DQB1^#0301、DRB1^#040x-DQB1^#040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307、0.0033。HLA-DRB1^#150x-DQB1^#0602单倍型频率明显降低,P值为0.0201。在38例皮肌炎组中,HLA-DRB1^#040x-DQB1^#0301、DRB1^#040x-DQB1^#0401、DRB1^#070x-DQB1^#0201、DRB1^#120x-DQB1^#0303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292、0.0015、0.0450、0.019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1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DRB1^#070x-DQB1^#030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P值为0.0141。结论: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一起原因未明的暴发性猩红热样红斑临床调查报告金贵和,宋芳吉,吕成焕,杨茨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10024)1990年3~4月,沈阳市铁西区突然出现337例以面颈、躯干部红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分析,初步确...  相似文献   
6.
皮肤垢着病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形红斑与HLA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清学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检测多形红斑患者HLAI类抗原和HLAⅡ类基因。结果 在30例多形红斑患者中,HLA-A30+31、B13抗原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30+31:Pc〈0.01,RR=6.64;B13:Pc〈10^-3,RR=7.88)。HLA-DQBI*04基因频率在多形红斑患者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DQBI*04:P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硬皮病皮损胶原纤维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一,二期梅毒皮损组织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及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探讨,对一,二期梅毒病损组织中的CD3,CD20,CD68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3例一,二期梅毒标本中CD3,CD20,CD68表达均阳性,表达水平病期发展,皮肤损害加重而逐渐升高。CD68表达水平高于CD3,CD20,尤其在血管周围表达明显增高,CD20表达较低。研究表明,T细胞,B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在清除早期梅毒组织内感染的梅毒螺旋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但作用不完全。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HLA相关抗原与IC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HLA相关抗原与ICA关系的研究单忠艳,滕卫平,邸国勋,宋芳吉,杨晓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与遗传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识别IDDM遗传易感性的标志,胰岛细胞抗体(ICA)被认为是IDDM存在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