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化学药物仍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 ,绝大多化疗药物治疗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具有严重的毒性和刺激性。因此 ,抗癌药外渗是临床静脉输注抗癌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 ,甚至功能障碍。[1 ,2 ] 了解抗癌药物的特性和对抗机制以及预防措施 ,对减少静脉输注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和尽量减少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 抗癌药物组织损伤的机制和分类化疗药物导致组织的损伤因药而异 ,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 ,将化疗药物分为非起泡型和…  相似文献   
2.
3.
低血糖脑功能损伤的机理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糖浓度对脑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创伤和脑缺血病人,血糖波动对脑功能可产生不利影响。低血糖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就其对脑功能损伤的特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VPAS),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静脉输液的装置,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国内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有2例植有CVPAS,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1例乳腺癌复发患者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发生血管痉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体温表甩降器溶解哌拉西林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秋莲  宋林萍 《护理研究》2005,19(19):1774-1774
哌拉西林钠以抗菌谱广、副反应小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溶解性差,配药过程中的难溶问题,常给繁忙的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经过临床摸索,将体温表甩降器用于溶解哌拉西林钠过程中,省时、省力,快速溶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单一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 11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 7例 ,实验组行紫外线照射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传统方法治疗 ,治疗开始后每天观察记录治疗效果 ,并于治疗后第 5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实验组的水疱干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单一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仍有显著效果 ,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血细胞分离过程中,葡萄糖酸钙用药的最佳时机和方式。方法将216例行血细胞分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8例在分离血细胞开始前采取匀速、低浓度补钙法,即将10%葡萄糖酸钙10 ml用生理盐水40 ml稀释成50 ml溶液,用4号针头静脉注射;对照组108例,采用随机补钙法,给药时机主要在血细胞分离进行中,抽取10%葡萄糖酸钙10 ml,用8号针头缓慢静脉注射。两组静脉注射时间均为6 min,观察、询问并记录患者的感受与不适。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次,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口周麻木各1例次,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共53例次,分别为头痛头晕10例次、恶心呕吐4例次、胸闷心慌13例次、喉咙及全身发热16例次,口周麻木10例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细胞分离前采取匀速、低浓度静脉给药方法补钙,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在分离过程中安全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二者间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3名休克患者384次的测压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休克患者创血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的均低于无创血压的各项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的发展,更细、更大腔以及组织相容性好的导管被制造出来,导管的术后定位也由常规单一进行X线检查(拍摄胸片或透视)发展为B超定位和心电图定位,节省了时间和医疗费,又避免了放射损害的危险。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法,是以引导钢丝为探测电极,根据心房内心电图波形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