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过敏性刺激诱发气道感觉神经敏化机制。方法成年雄性豚鼠3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致敏/激发对照组(A组,9只)、卵白蛋白(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对照组(B组,9只)、OVA致敏/激发实验组(C组,21只)。A组以生理盐水(0.5ml/只)致敏,B、C组以10%OVA(0.5ml/只)致敏,第10天开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A、B组)或1%OVA(C组)进行激发,每天1次,每次30min,根据实验需要又将C组21只豚鼠分为激发1d组(C1组,6只)、连续激发3d组(C2组,6只)、连续激发5d组(C3组,9只)。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观察与Westernblot技术,研究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气道神经以及结状神经节、颈静脉神经节内分布与水平及与P物质(SP)和胶质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受体c RET表达神经元关系。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3组豚鼠气道内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呈网状分布于大、中支气管内,以黏膜下层为主,部分GAP43阳性神经纤维向黏膜层内延伸;在结状神经节和颈静脉神经节内有大量GAP43免疫阳性神经胞体,在结状神经节内主要与SP免疫阳性胞体共存,在颈静脉神经节内主要与c RET免疫阳性胞体共存。Westernblot结果显示,A、B、C1、C2、C3组GAP43蛋白表达水平吸光度(A)值分别为0.38±0.04、0.41±0.03、0.49±0.05、0.79±0.08、0.76±0.04。C1、C2、C3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2组GAP43蛋白表达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3组GAP4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过敏性刺激能诱发气道感觉神经———SP肽能神经、GDNF敏感性神经纤维与胞体表达GAP43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6 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和哮喘缓解期组 (2 6例 ) ,2 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 ,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3组最大呼气流量 (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 (E0 )、中性粒细胞数 (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 ,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克拉霉素的极谱催化波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淮凌  徐茂田  宋俊峰 《药学学报》2004,39(10):821-825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测定克拉霉素的新方法。方法基于氧化剂存在时克拉霉素产生的极谱催化波,用线性单扫描极谱法快速测定克拉霉素。结果在0.24 mol·L-1 KH2PO4-Na2HPO4 (pH 6.81)支持电解质中,克拉霉素于-0.79 V (vs SCE)电位处产生1个还原波。加入过二硫酸钾后,该还原波峰电流增加约2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一极谱催化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克拉霉素的浓度在4.0×10-7-5.0×10-5mol·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n=10),检出限为2.0×10-7 mol·L-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药剂中克拉霉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胡延祖  宋俊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316-2317
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液灌注,组织缺血性损伤(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进行性加重。现已证实:心、脑、肾、肝、肺、胃肠道、四肢、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1〕,其发病机制有几种比较成熟的学说。目前认为,白细胞激活、氧自由基大量生成、钙超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机体在“痉挛-舒张-再痉挛”的调节性“拉锯战”中,不断地重复着“缺氧-有…  相似文献   
5.
白三烯(LTs)是与哮喘气道炎症密切相关的一类高活性炎性介质。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是白三烯代谢的第一个关键酶,可调控花生四烯酸(AA)通过5-LO途径生成白三烯的过程,在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5-LO在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综述。15-LO途径与白三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微生物、细胞因子、抗原等的刺激下,细胞膜上的磷脂酶A2(PLA2)被激活,该酶分解膜磷脂生成AA,目前已知AA至少有4条代谢途径,其中AA可在5-LO的催化下生成LTs,即5-LO途径。AA在5-LO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和炎症牙髓组织中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胶质原性神经营养在子(GDNF)在牙髓炎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正常和炎症状态下,GDNF在牙髓组织中的变化。结果:正常牙髓组织GDNF染色呈阴性,郯性牙髓组织染GDNF呈阳笥,其主要分布在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本质反应,与炎性牙髓组织再发芽有关。  相似文献   
7.
抗癌药物马蔺子素的β-环糊精包络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俊峰  何平  王福民 《药学学报》2002,37(12):963-966
目的研究抗癌药物马蔺子素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包络行为。方法在悬汞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考察β-环糊精不存在和存在时马蔺子素还原波的变化。结果在0.04 mol·L-1 KH2PO4-Na2HPO4 (pH 6.8)近生理介质中,β-环糊精的引入使马蔺子素的还原波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结论电活性客体分子马蔺子素与主体分子β-环糊精生成1∶1的包络物。用“电流法”测得其形成常数Kf值为1.92×103 L·mol-1。包络物的生成增强了马蔺子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马蔺子素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平  宋俊峰  过玮 《药学学报》2002,37(3):207-209
目的建立测定马蔺子素的极谱法。方法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结果在8.0×10-3 mol·L-1 Na2B4O7-1.6×10-2 mol·L-1 KH2PO4 (pH 7.7)支持电解质中,马蔺子素有一灵敏的极谱还原波,其峰电位Ep=-1.23 V(vs SCE),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马蔺子素浓度为1.5×10-7~5.2×10-6 mol·L-1呈良好线性关系(γ=0.9992,N=9),检出限为6.0×10-8 mol·L-1。13次测量2.0×10-6 mol·L-1马蔺子素还原波二阶导数峰峰电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7%。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可用于原料药及胶囊中马蔺子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醋酸甲羟孕酮的极谱行为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晓峰  杨涛  宋俊峰 《药学学报》1999,34(7):530-534
目的:研究醋酸甲羟孕酮(MPA)的电极反应机理,拟定了测定MPA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方法: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多种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在醋酸盐缓冲溶液中,MPA的C=C双键首先发生单电子单质子还原,产生了中间体自由基HMPA·。随后HMPA·可以单电子单质子方式进一步还原,形成产物H2MPA;同时也可以与中性MPA分子形成二聚体自由基HMPA·MPA·。在0.2mol·L-1HAc—NaAc缓冲液中,MPA还原波的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其浓度CMPA在2.0×10-6~6.0×10-5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γ=0.998。结论:证实MPA的还原过程有中间体自由基参与。  相似文献   
10.
结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守芝  宋俊峰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5):649-650,652
结核仍然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 ,尤其是 HIV /AIDS流行日趋严峻以及结核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 (TB)耐药株的不断增多 ,导致结核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再次被提为重要日程。因此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加大了结核免疫与预防的再研究力度 ,尤其是 1998年 TB DNA全序列测序的完成 [1 ] ,大大加速了结核致病因子、保护性抗原、全新疫苗的筛选工作 ,现仅就结核疫苗研制的发展动向综述如下 :1 结核疫苗的发展史早在 110年前 ,人们就开始了结核疫苗的寻找 ,仅在发现结核的病原菌—— TB8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