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和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诊断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及MRI资料,将原始数据传至配套工作站,采用MIP、MRP、VR进行重建,分析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T显示耳部骨性结构具有优势,MRI显示耳部神经具有优势。2种检查对于显示乳突炎并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及耳蜗半规管畸形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显示半规管狭窄的一致性尚可(Kappa=0.485)。结论 CT、MR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耳聋各有优势,可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怀柔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明志  孟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4057-4058
目的:了解怀柔区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情况,探讨预防龋齿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方法:2006年9~10月对本区内16所幼儿园3~5岁的2615名儿童由受培训的口腔医师进行检查。结果:2615名儿童中1170名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龋齿,患病率为44.74%。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受检者龋均1.75,患者龋均3.88;儿童患龋率与3年前怀柔区3~5岁各年龄组儿童的患龋率(68.9%,77.8%,87.2%,)相比,下降了40%左右,充填率81.00%。结论:近几年来采取的防龋措施是有效的。提倡儿童时期合理的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包括牙齿和全身的抗龋能力,减少糖的摄入量,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控制儿童患龋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慢性宫颈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妇科感染性疾病谱的改变,一些病原体易感染柱状上皮细胞的感染首发部位常在宫颈管。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层薄,抵抗力弱,加上黏膜皱壁多,病原体潜藏此处,感染不易彻底清除,往往形成慢性官颈管炎,导致宫颈管病变,如宫颈管息肉样增生、宫颈息肉等。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使宫颈管黏膜片状增生或局灶性增生。息肉样增生的宫颈黏膜自颈管前壁或后壁突向颈管,使宫颈外口呈“U”形或“N”形,一般的物理治疗很难到位。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减少复发,已成为治疗该病的关键。现就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评价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局限浸润性乳腺癌伴有临床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的46个"靶"淋巴结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静脉内以4.0 ml/s流率注射40 ml对比剂后,对病灶5 min层厚连续4个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分别半自动计算"靶"淋巴结及其扫描层面肌肉组织灌注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Y)和表面渗透性(PS),并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个腋窝"靶"淋巴结经术后病理学标本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32个、阴性14个(均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32个转移性"靶"淋巴结中有22个为前哨淋巴结(68%).阴性和转移性"靶"淋巴结的灌注参数平均值分别为:BF(76.18±31.53)和(161.60±40.94)ml·100mg-1mg·min-1;BV(5.81±2.50)和(9.15±3.02)ml/100 mg;MTT(6.80±1.55)和(5.50 4±1.84)s;PS(25.82±4.62)和(25.96±7.47)ml·100 mg-1·min-1.转移性和阴性"靶"淋巴结BF之间的r=0.14,P<0.05,BV、MTY和Ps之间的r值分别为-0.03、0.05、0.07,P值均>0.05.结论 CTP在形态学基础上增加功能信息可为临床评价淋巴结状态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胎龄34~40周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将其分为晚期早产组(34~36周)738例,足月分娩组(37~40周)4 380例,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2)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3)晚期早产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足月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RDS及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结论晚期早产与足月分娩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剖宫产分娩儿多种疾病的发生率比顺产分娩儿高,故应依据胎龄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8.
加强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主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必须加强药房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9.
加强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主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必须加强药房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中药材的贮藏养护不当,会发生霉变、虫蛀、“走油”等变质现象,影响疗效,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做好中药材的贮藏养护工作,对防止中药变质,节约资源,减少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都具有重大意义。1 影响中药材变质的因素 中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有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各种药材含成分不同则性质也不一样,有的坚硬、有的柔软、有的怕热、有的怕光、有的怕风、有的怕湿,各种自然因素对中药材贮藏养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