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25例检查前30min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500ml,检查前10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3例小肠梗阻直接进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6例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插管法小肠气钡造影结果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正常小肠10例,Crohn’s病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十二指肠腺瘤样增生1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小肠腺癌3例,回肠息肉1例,空肠间质瘤2例,回肠梗阻3例,小肠系膜扭转1例。18例小肠器质性病变诊断敏感性100%(18/18),特异性77.8%(14/18)。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5月对 10 8例梗阻性黄疸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检查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0 8例患者中男 60例 ,女 48例 ,年龄 17~ 89岁 ,平均 5 8 2岁。临床表现腹痛、黄疸、上腹部肿块 ,总胆红素指标为 14 2~ 5 0 1 7μmol/L。良性病变 80例 ,其中肝内胆管结石 4例 ,肝外胆管结石 3 4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 9例 ,肝外胆管 +胆囊结石 16例 ,肝内外胆管 +胆囊结石 7例 ,胆囊切除后残余胆囊管结石 1例 ,胆囊切除时误扎肝总管 1例 ,胆道炎性狭窄和硬化性胆管炎 8例。恶性病变 2 8例 ,其中胆管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检查技术,评价两种方法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150例,全部行3D TOF MRA检查;9例进行3D CE-MRA检查,钆对比剂(Gd-DTPA)0.2mmol/kg,注射流率3ml/s,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3次扫描;所有MRA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同期12例行DSA检查。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1WI。结果:56例中颅内血管显示正常56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颅内动脉瘤2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2例。结论:3D TOF MRA和3D CE-MRA是无创、快速、有效的检查技术,对诊断脑血管病有较高的价值,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检查,一次检查即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病的筛选和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距离,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方法:行腹部磁共振检查605例患者,均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序列为三维高分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在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结果:男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61.57±21.78°(95%可信区间23.56°~89.72°),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18.34±9.77mm(95%可信区间13.35~30.06mm),女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8.39±19.57°(95%可信区间21.46°~83.63°),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为16.12±8.96mm(95%可信区间10.38~26.56mm)。结论:正常国人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正常值范围有助于通过MR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膝关节专用线圈(Ex)和表面阵列线圈(Fl)对肘部正常尺神经扩散张量(DTI)成像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Ex线圈和Fl线圈采集31名志愿者肘部尺神经图像并建立扩散示踪图(DTT).比较两种线圈成像时,尺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神经纤维束长度和DTI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共分析了50例尺神经.使用Ex线圈和Fl线圈时,肘部尺神经的FA值、ADC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482、0.263),且两者尺神经DTT评分相当(P值分别为0.615、0.704),而Ex线圈采集的DTI图像质量优于F1线圈(P=0.004),DTT尺神经纤维束较长(P=0.000).结论:使用Ex线圈和Fl线圈对肘部尺神经DTI成像时均能获得稳定可靠的扩散测量参数,但Ex线圈得到的图像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DCV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临床诊断为DCVT的CT(12例)、MRI平扫(12例)、MR静脉成像(MRV,3D-时间飞跃法,8例)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8例)表现,评估其直接征象(静脉异常)及间接征象(脑实质表现),4例进行了MRI及MRV复查。结果CT表现为正常3例,深静脉“绳索征”9例,深静脉回流区(丘脑、基底节区及脑深部白质)梗塞3例。12例MRI显示脑深静脉血栓T1WI及T2WI呈等或高信号,深静脉回流区水肿、梗塞或出血性梗塞8例,8例MRV及8例DSA显示与MRI一致。4例MRI复查显示了深静脉的再通。结论CT平扫脑深静脉“绳索征”可以提示DCVT。MRI对DCVT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均很敏感,结合MRV可以准确地作出DCVT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表现,总结CT和MR影像特征,提高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例。采集临床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静脉窦血栓和脑内病变的影像学征象,以及相关随访结果。结果: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有头痛(81.8%,9/11),肢体麻木(9.1%,1/11),癫痫(27.3%,3/11)和昏迷(18.2%,2/11)。急性期CT显示静脉窦高密度征(100%,4/4);MR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被血栓取代(90.9%,10/11),血栓呈多种信号特征。1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伴有脑内病灶6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脑回状不均匀高信号(100%,6/6),磁敏感如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特征性的血栓、淤血和静脉侧支分流(100%,4/4)。其中10例影像学或临床随访显示预后良好。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常规颅脑CT和MR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和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MRA认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A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2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认,13例行CT增强扫描,15例行MRI增强扫描,12例行DSA检查。结果: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多见(17/20,占85%)。20例CA检出25个病灶。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13例CT增强扫描发现15个病灶,其中10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轻度强化。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12个,高信号8个,混杂信号5个;T2WI全部病灶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23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2个病灶周围有水肿带,无占位效应;15例MRI增强扫描发现17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出现瘤体血管床轻中度强化,2个病灶边缘强化,8个病灶无强化。20例CA行3D TOF MRA认均未见异常血管影。12例行全脑DSA检查未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4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窦期富血管性病变。结论: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CA的CT和MRI增强扫描无特征性表现;MRA和DSA对诊断CA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单发5例、多发11例,共发现46个病灶,幕上44个,幕下2个;位于脑深部13例、脑皮层及皮髓质交界处3例、小脑2例;通过胼胝体向对侧侵犯3例,累及软脑膜、室管膜4例.所有病灶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 41个病灶呈高信号,5个呈等信号,DWI 42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显著强化.瘤周轻度水肿13例、中重度水肿3例.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增强扫描形态、占位效应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