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CT与X线表现,对比分析CT及X线表现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66例脊柱转移瘤的CT及X线表现.结果 66例脊柱转移瘤中,其中表现为椎体破坏65例,椎弓根破坏32例,横突破坏20例,椎板和棘突破坏分别为15例和13例.转移病灶集中在椎体为98%.CT表现为脊柱骨质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分别为100%、33%和50%,而X线平片对三者的发现率仅为54%、15%及20%.结论 脊柱转移瘤早期首先侵犯椎体,晚期可累及椎弓根、椎板、横突和棘突,CT扫描检查发现脊柱转移瘤比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2.
血余炭栓塞犬肾动脉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血余炭栓塞犬肾动脉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中药血余炭磨制成200~500μm大小的颗粒,超选栓塞部分末稍动脉血管。栓塞术后第7、14和56天分别处死1、2和3号犬,取出双肾固定,制作病理标本。结果栓塞术后第7天,肉眼见栓塞部分肾脏缩小,切面末梢血管内有栓塞剂;镜下见血余炭栓塞剂附着于血管壁伴血栓形成;栓塞术后第14天,炎性反应明显,并有少量出血,血管壁炎性坏死,血栓逐渐机化。栓塞术后第56天见栓塞部分肾脏明显缩小,有大面积的缺血性梗死;镜下见血栓完全机化,栓塞组织呈缺血性梗死,栓塞血管有少量再通。结论血余炭栓塞的病理过程为:血余炭附着血管壁,诱发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壁炎性坏死管腔闭塞,栓塞组织缺血性梗死。  相似文献   
3.
姚贞久   《放射学实践》2012,27(6):677-679
13C-MRS的13C发生超极化的原理 低磁场中电子的极化G值远大于原子核(约为质子的3倍).用与电子共振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照射组织可使组织内的电子发生极化,并且这种电子的极化状态也可以使临近的原子核也发生极化,即极化状态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姚贞久  甘新莲   《放射学实践》2010,25(4):384-384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2009年10月25日因电击伤后,从高处坠落,颈背部着地,当地医院,疑诊颈椎骨折和不全性截瘫而转入我院。体格检查:患者痛苦面容.呼吸急促,伴高位截瘫。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湿性啰音,T37℃,BP110/70mmHg,P72次/分。既往无特殊病史,患者伤后1h行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弥漫性大小不等斑片,点状模糊阴影,密度浅淡而不均,呈磨玻璃状改变,部分融合呈片为非肺叶、段分布(图1),CT诊断:右肺创伤性湿肺。治疗3天后复查CT,肺内斑片状阴影明显吸收、好转(图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照手术或病理结果,回顾性研究确定CT诊断在急性肠梗阻合并肠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5年时间内共142例小肠梗阻病人,144次CT扫描资料。由二名放射医生共同分析CT表现。着重分析下列肠缺血的CT征象:肠壁的强化减弱,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肠系膜静脉扩张与腹水。一旦发现肠壁强化减弱,或具备另外二条以上CT征象,即可诊断肠缺血。CT结果73例与外科手术对照,71例临床追踪证实。结果 24例手术发现肠缺血。其中23例CT诊断正确(敏感性96%)。假阳性9例(特异性93%)。肠壁强化减弱征象的敏感性48%,特异性为100%。肠壁增厚敏感性38%,特异性78%,肠系膜积液的敏感性88%,特异性90%。肠系膜静脉扩张的敏感性58%,特异性为79%,腹水的敏感性75%,特异性76%。结论 螺旋CT是诊断急性肠梗阻合并肠缺血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褐黄病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5例经临床证实和治疗的褐黄病性关节炎的X射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 5例均发生于脊柱,X射线平片表现为多椎体发病,椎间隙内有钙化和椎间隙广泛狭窄,椎体关节面硬化,边缘唇样改变,以腰椎最为显著,CT表现为:椎间盘钙化及真空征,椎间盘向周缘膨出。其中3例伴有膝关节改变,表现为以增生、退变为主。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病变的部位及骨质改变的程度,尤其在脊柱其表现特殊、典型,能为临床确诊本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