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患者男,54岁。左踝足疼痛3个月,加重伴痛觉过敏1个月。患者4个月前扭伤左踝(扭伤当时X线片无异常),疼痛经治疗无好转.现左踝足肿痛明显,呈烧灼样,并出现疼痛过敏。专科检查:左踝关节略肿胀.疼痛过敏.汗较对侧少.左小腿肌肉萎缩.周径较对侧减少约3cm。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MC)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疾病,以四肢关节挛缩畸形为特征,且出生时即呈现多关节挛缩[1-4],最常见为足内翻畸形,也伴其他多关节畸形或脊柱侧弯等.AMC病因不明,有神经性、感染性和宫内压迫等学说[5-6].2009年9月13日至26日我院举办的"慈善义诊"活动中收治了来自各地的AMC病例共16例,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例跟骨旁肿瘤性钙盐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与常见部位的肿瘤性钙盐沉着症具有共同点,即x线及cT示关节旁软组织内密度不均匀的钙化团块,MRI扫描显示病灶主体呈长T1、短T2信号,周围呈长T1、等T2环形信号,邻近骨质及软组织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CT扫描和X线平片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4例脊柱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脊柱损伤CT分为压缩型、爆裂型、安全带型及骨折脱位型骨折,将椎管受累程度分为Ⅳ度,并将CT表现与X线平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34例中,屈曲压缩型骨折64例,爆裂骨折61例,骨折脱位型骨折9例;椎管正常为0度16例、Ⅰ度狭窄30例、Ⅱ度狭窄10例、Ⅲ度狭窄14例。爆裂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均累及椎管,X线平片仅发现21例椎体后缘连线不连续。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是全面观察脊柱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64层CT仿真内镜表现,与血管造影进行比较。结果280段血管优良显示251段;196段正常血管中184段表现为均匀环形结构、伪彩一致,4处误诊为软斑,8处误诊为钙化;6处软斑伪彩色上难以与管壁区分,但可见管壁变形;55处狭窄检出42处,示管腔不同程度丢失,检出率为76.36%,对≥50%狭窄与DSA诊断中度一致(kappa=0.693,P=0.001);3处闭塞,表现为盲端;3处溃疡,表面毛糙;钙化36处,呈肉柱状或圆顶状凸起、光照增强;支架3枚,光照明显增强。结论64层CT仿真内镜能显示冠状动脉内腔,结合其他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5岁。因左腰部红肿、引流口迁延不愈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较大范围红肿.疼痛不明显,无发热、寒战及其他部位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输液抗感染治疗,红肿未消退。4个月后发现红肿处出现局部隆起,诊断为蜂窝组织炎,再次行抗感染治疗并切开引流.红肿处反复破溃.引流口迁延不愈。体检:左腰部见2处瘘道口,瘘道口周围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MC)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疾病,以四肢关节挛缩畸形为特征,且出生时即呈现多关节挛缩[1-4],最常见为足内翻畸形,也伴其他多关节畸形或脊柱侧弯等.AMC病因不明,有神经性、感染性和宫内压迫等学说[5-6].2009年9月13日至26日我院举办的"慈善义诊"活动中收治了来自各地的AMC病例共16例,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5岁.因左上肢摔伤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行X线检查,发现左肱骨近端骨折并骨质破坏. 影像检查:X线平片示左肱骨干骺端不规则局限性骨质破坏区,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囊状密度减低区和点状、条状密度增高影,骨质破坏边缘有不完整硬化,内外侧皮质变薄,外侧骨皮质不连续,骺板欠规整,骨骺大小形态正常,未见破坏征象.未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方法 将60例头颈CTA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案与优化方案进行动脉血管成像,对形成图像进行评价,数据经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 B组无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干扰,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起始段图像质量显著提高,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客观测量B组颅内静脉CT值降低、与动脉环差值明显增大,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能有效消除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干扰并降低颅内静脉显示程度,显著改善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10.
淋巴管肌瘤病的CT诊断(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描述淋巴管肌瘤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管肌瘤病的胸腹CT表现。结果 2例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为两肺均匀或不均匀分布的薄壁囊状影,1例伴乳糜胸。腹部CT于2例检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肾脏及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另1例伴腹膜后淋巴管肌瘤。结论 淋巴管肌瘤病的胸腹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胸腹部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最终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