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在用MR成像评估肝脏时,作者注意到肝硬化病人胆囊周围空间(胆囊窝)经常扩大,称之为胆囊窝扩大征。作者在排除了①有胆囊切除或肝脏切除史;②存在直径大于2cm的恶性肿瘤病人后,研究有肝脏MR记录的313例病人(男181例,女132例;年龄22~87岁)。其中190例有病理证实肝硬化(男116例,女74例;年龄22~87岁)。123例没有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证据为对照组(男65例,女58例;年龄22~81岁)。对照组因其它原因而不是慢性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中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方法:动态观测87例肝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过程中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在肝动脉栓塞时都有心率改变和心律改变,其中3例还出现了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约40.2%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时有心率改变和心律改变,仅有8%的患者在肝动脉造影时有心率改变和心律改变。结论:肝恶性肿瘤患者在全程动态心电监护下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2岁,反复右下腹痛,粘液便半年,出现胸腹壁皮下结节3个月,发热伴咳嗽20天,血便一次,量约500ml,1996年1月18日入院。入院后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肠恶性组织细胞病。治疗过程中,于1996年3月1日突然解出暗红色大便,一天达10余次,便血量3000多ml,内科给予静脉滴注脑垂体后叶素及立止血,输血等治疗。至3月2日上午,仍血便不止,已达2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留管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用Seldinger穿刺术对经病理证实的10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做了135次介入留管治疗,每人1—3次。一侧股动脉插管,两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支灌注药物和栓塞的方法。[结果]除一般副反应外,有3例(2.2%)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药物性急性膀胱炎、小阴唇浅小溃疡、髂外动脉血栓形成各1例。经抗炎、导尿膀胱冲洗、创口清洁、抗凝溶栓治疗1—3周逐渐治愈,1例髂外动脉血栓溶栓效果不佳,但其侧支循环建立较完善,未造成较严重的后遗症。[结论]介入留管治疗后的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MIP图像重建,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11例其中显示有脂肪密度,1例显示高密度出血灶。多期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低于肾皮髓质强化,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MIP显示肿块内纡曲、增粗的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分及血管成分,多期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28例,其中2例以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肠型.现将临床及X线表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19岁。无明显诱因发热,热度在38.SC-39.4℃之间,腹泻,每天10多次,呈黄色糊状,无粘液脓血。查体右下腹压痛,可触及肿块。入院后体格检查“T39.ZC,BP12/7Kpa,呼吸26次/分,Pll2次/分,颈部可触及黄豆粒大小淋巴结4枚,可活动。心肺听诊(-),腹软,肝下线肋下2.ocm,脾末及,右下腹可触及拳头大小肿块,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整,不能活动,质中,压痛(+)。实验室检查:Hb79g/LW…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