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14-2019年发生在吉林省的孕产妇死亡共计167例,将基本情况、死因诊断、省级评审结果等逐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近三年孕产妇死亡年龄较前升高(P<0.05),死亡的孕产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死于直接产科死因的孕产妇占到总死亡数的44.71%,死于直接产科死因的又以产科出血占到死因第一位,可避免死亡占总死亡数的50.3%。结论 "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流出,高危孕产妇比例增加,活产数的下降,都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了严峻考验。必须将孕产妇的管理关口前移,多措并举才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病原分布,为经验抗菌治疗及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入住嵊州市中医院确诊为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的所有成年病例共113例,根据致病菌是否为多重耐药,分为MDR组及非MDR组,分析患者病情、感染状况、病原检测与药敏结果。结果 113例肠杆科细菌血流感染MDR组62例,非MDR组51例。72例(63.7%)为社区获得感染,79.6%(90/113)由腹腔和泌尿系感染继发;APACHE II、SOFA评分均值分别为13.5(±6.6)分、5.3(±4.5)分,33例(29.2%)因感染入住重症监护室(ICU),24例(21.2%)存在感染性休克。MDR组感染前2周内抗菌药物暴露比例显著高于非MDR组(P<0.001),而平均CRP水平更低(P<0.001)。临床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占50.4%(57/113),肺炎克雷伯菌占36.3%(41/113),MDR组肺炎克雷伯菌比例明显低于非MDR组;113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0%、8.0%、8.8%和13.3%。36例(31.9%)治疗失败,66例(58.4%)治疗有效,11例(9.7%)治愈,非MDR组治疗失败率(33.3%)略高于MDR组(29.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23)。结论 本院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总体病情较重;病原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耐药率较低;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暴露是MDR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感染灶的清除和引流、迁移灶的及时发现与干预,这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对抗菌药物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绝对定量分析健康青年人服用磷酸可待因后双侧前额叶及海马代谢物浓度变化,为下一步研究青年人可待因慢性成瘾机制提供前期实验数据参考。材料与方法正常健康青年志愿者20名,男10名,女10名,年龄18~30岁,平均(24.9±1.9)岁,均为右利手,无神经、精神疾病病史。采用GE 1.5 T Signa HDX超导MR扫描仪,单体素1H-MRS PRESS序列,TR 3000 ms,TE 30 ms,矩阵256×128,NEX为1,感兴趣区置于双侧前额叶及双侧海马,大小2 cm×2 cm×2 cm,采集服药前及口服60 mg磷酸可待因后1.0~2 h内的实验数据,利用LCModel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定量,用SPSS19.0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磷酸可待因后左前额叶脑代谢物发生改变,甘油磷酸胆碱(GPC)浓度增加0.254 mmol/L、肌醇(Ins)浓度下降0.98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3,P0.05;n=12,P0.05);右前额叶、双侧海马的代谢物浓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磷酸可待因能引起左前额叶代谢物的改变,GPC浓度上升与Ins浓度下降可能与急性用药后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妊娠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妊娠率71.7%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老年日间手术患者家属群体对当下日间手术流程的感知与需求。方法 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老年患者家属对日间手术流程的体验与需求,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为临床适老化日间手术流程的构建提供依据。结果 老年患者家属对于日间手术流程的体验感普遍良好,表示医护人员能够耐心倾听并从专业的角度解答疑问,但也提出了日间手术等候时间过长、心理准备不足等问题,表达了人文关怀、信息支持和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结论 适老化日间手术流程模式可以从加强人文关怀、完善信息支持系统和延续性护理服务着手,降低老年患者家属的焦虑感,促进适老化日间手术流程的优化与老年友好型医疗护理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院治理整顿和改革的深化,如何在新形势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提上了改革日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已被越来越多的政工干部、医院管理者所确认。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不仅对医院管理,治理整顿,深化卫生改革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精神文明建设及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医院的医德考核规范制度又是整个医德医风建设中的中心环节。过去由于我们缺少一套系统、完善的医院医德考核规范、制度、有效的激励手段,未能有力控制“医德滑坡”现象,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科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一例重度 ,两例中度骨髓型ARS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多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河南“4 2 6”6 0 Co辐射事故中的 3例ARS患者 :“梅” ,女性 ,38岁 ,农民 ,受照生物剂量 5 6 1Gy;“旺” ,男 ,8岁 ,学生 ,受照生物剂量 2 48Gy ;“天” ,男 ,37岁 ,农民 ,受照生物剂量 2 6 8Gy。2 实验方法 :定期采取外周血进行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法 ,用单克隆抗体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百分率。免疫球蛋白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二、结果1 …  相似文献   
9.
卫生部卫监发 ( 91 )第 1 6号文件《关于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的通知》已下发了 1 0年 ,全国许多地方都实行了分级管理 ,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笔者曾在 2 0 0 1年对南昌市餐饮业的卫生状况和分级管理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南昌市 45家大中型餐饮单位 (客座 5 0 0个以上者为大型 ,1 0 0~ 5 0 0个客座为中型 )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其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 (下称省管 )的 8家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 (下称市管 )的1 2家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 (下称区管 )的 2 5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