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性肝脓肿的影像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脓肿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2种类型,前者较多见,后者较少见。细菌性肝脓肿其结核性较罕见,常系全身性结核病播散引起。由于本病临床及影像等检查均无明显特征性,故多易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报告如下。1临床病例例1女,44岁。因突起畏寒、发热,伴右上腹持续性疼痛2d入院。体查:T38.6℃,右腹压痛,肝肋下3cm、剑突下6cm,质中,叩击、压痛明显,脾末扪及。有结核病史5年。WBC16.7×109/L、N0.75、L0.25,肝功能、AFP、ESR等均正常。胸片示右上肺外带有少量片状、索条状结核病灶,右膈升高,…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关节脱位是由于外伤引起关节正常关系丧失 ,构成关节的骨端相互分离错位。一般外伤性关节脱位多发生在活动范围较大 ,关节囊和韧带不坚强的关节 ,以肩关节和肘关节脱位最常见。膝关节囊和韧带较坚强 ,且活动范围较小 ,脱位较少见。我们遇到 9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2 6~ 68岁 ,平均年龄 48岁。 50岁以下 4例 ,50岁以上 5例。受伤原因有 :重物砸伤 1例、跌伤 2例 ,车祸伤 6例。临床表现有 :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 9例 ,膝关节畸形 7例 ,扪及骨擦音 4例 ,扪及浮髌感 3例。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3.
肝癌介入诊疗中DSA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TACE介入栓塞前肝动脉造影图像上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组织之间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差异性。方法本组共34例,男28例,女6例,均为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后第一次行介入诊疗。介入栓塞治疗前均先行肝固有动脉插管造影,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370mgl/m1)15ml,流率5ml/s,注射后延时0.5s曝光,以4帧/s(fps)帧率持续采集图像15s,获取60(4x15)幅图像。图像处理采用自主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DSAanalysis1.0。分别在癌灶的肿瘤染色区、癌旁肝组织及背景肝组织等区域各选定兴趣区(ROI),并生成各区域ROI的时间一密度曲线(TDC),对各TDC进行定量分析,获得与血流动力学相关的参数并对比,相关的参数包括:视频密度增量峰值(AXPV)、达峰时间(TP)、显影持续时间(TD)、TDC升支及降支最大斜率(KmaxU及KmaxD)。结果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组织的TD分别为12.97s±0.89、7.75s±0.89、4.99s±0.37;KmaxD分别为36.0s^-1±8.2、90.8s^-1±24.3和142.6S^-1±26.4s。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组织的TD及KmaxD两两对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而其他参数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DSAanalysis1.0软件获得的TDC进行分析,可获得与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值,其中TD、Kmax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灶、癌旁肝组织及背景肝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行介入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因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急诊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D)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前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细菌培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总结介入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结果 介入引流手术成功率96.55%,并发胆道出血1例,围术期死亡2例.26例患者术后3~5 d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胆汁引流正常,感染指标明显好转,胆红素下降.后续外科手术13例,其中3例因复发行两次手术治疗.未进行手术14例,4例胆囊造瘘患者4~6周后复查造影胆囊管通畅而拔除引流管,5例在随访中病情进展死亡,5例继续带管(其中2例为肿瘤患者拒绝手术,1例结石患者拒绝手术,2例结石患者拟择期行外科手术).结论 介入引流能迅速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并为后续二期再处理创造条件和机会,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肝门静脉DSA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TVDC)参数对肝功能状态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0月进行介入诊疗的肝癌(HCC)患者42例,其中男35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28~76岁),肿块平均10.38 cm(5.5~15.5 cm).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A...  相似文献   
6.
王连峰  吴廷创 《现代保健》2014,(20):118-1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溃疡顽固性出血患者诊疗过程,探讨多学科的联合救治模式。方法:收集上消化道顽固性出血患者16例,对其药物治疗的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溃疡、确定溃疡部位,并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SA血管造影检查均为阴性,依据溃疡病灶的部位,超选择性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相应部位的供血动脉。结果:所有患者15例治疗成功,1例病情进展。联合治疗模式总有效率93.75%,其中介入治疗有效率87.5%,外科治疗有效率50.0%。结论:内科治疗为基础,联合胃镜、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的协作模式,可明显提高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两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主要通过CT和MRI等影像检查发现,一般CT表现为对称性低密度,MRI表现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其CT和MRI表现因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特殊表现,再辅以其特殊病史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作出相应鉴别.本文就两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TVDC所蕴含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HCC碘化油沉积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TACE的HCC病例进入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先行肝固有动脉造影DSA,再超选择性插管至癌灶供血动脉,行化疗药物灌注及碘化油栓塞治疗.按治疗后碘化油沉积指数分组:沉积良好组(16例)与沉积不良组(18例).用DSA 分析软件取得各ROI的TVDC,获得相关参数:△PV、TP、TD、KmaxU,Kmax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癌灶碘化油沉积指数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碘化油沉积良好组与沉积不良组之间,TD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参数中KmaxD、TP与碘化油沉积指数呈负相关,其他参数呈正相关,TD、KmaxD值与碘化油沉积指数之间相关性较大,以TD的相关系数最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VDC各参数中,TD、Kmax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碘化油沉积良好与沉积不良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其中TD与碘化油的沉积状况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现19个病灶,病灶单发12例,多发3例.幕上13例,幕下2例.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样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属轻、中度;DWI多呈高信号,ADC值多低于或接近于正常脑白质.结论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结合其MRI特点、部位及年龄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26例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9~64岁。26例均行IVP检查,24例行B超检查,4例行肾盂逆行造影,3例行CT扫描,2例行CT增强扫描,9例经手术证实。结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例(双侧1例,单侧2例);单侧双肾盂、单输尿管畸形和单侧双肾盂、部分双输尿管畸形各6例;单侧双肾盂、双输尿管并异位开口2例,单侧肾发育不良位置异常并输尿管开异位1例;单介输尿管狭窄5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4例,下段输尿管1例);巨输尿管、输尿管囊肿、迷走血管压迫等各1例。结论: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检查方法首选IVP,遇患侧肾脏不显影时应行肾盂逆行造影检查,多数可明确诊断。B超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