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国西藏边陲地区采集的蜱、鸟、鼠标本经BHK13细胞培养,分离到明显致细胞病变的病毒17株。制样后电镜观察,病毒呈球形含双层壳,大小为68~80nm,病毒性包涵体形成明显,病毒倾向于晶格样排列,经细胞裂解而释放。病毒感染的培养悬液及蔗糖密度梯度纯化的样品均可见形态一致的病毒颗粒,其形态及形态发生符合呼肠病毒科成员的特征。纯化病毒抽提核酸,电泳结果也显相同类属的图象,说明新分病毒为呼肠病毒科成员,从其明显致病性、宿主广泛性等可能为环状病毒属,类似于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配镜扩瞳验光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其真正的屈光状态。因为大多数青少年,由于长时间看近距离目标,可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致使晶状体凸度增加,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造成假性近视或者使原来的远视眼呈近视状态。充分散瞳后,睫状肌痉挛状态解除,青少年眼睛到底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便一目了然。部分家长对散瞳药有恐惧感,担心散瞳对青少年眼睛不利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散瞳后暂时近距离视物不清、畏光等症状,会随药物作用消失逐渐消失,而不会影响青少年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茵陈蒿汤对地塞米松 (DX)致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模型大鼠血糖、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DX致IR、糖耐量减退 (IGT)模型大鼠分别ig药物或蒸馏水 (DW) qd× 7~ 8d ,测定其空腹血糖 (FBG)、口服葡萄糖 (1 0 g/kg)试验 (OGTT)后 2小时血糖 (2hBG)及给药后 2h空腹血清血糖 (FSG)、SOD活性和MDA浓度 ,并与格列齐特组对照。结果 茵陈蒿汤不影响病鼠FBG(P >0 .0 5) ,却能明显降低大鼠OGTT后 2hBG(P <0 0 1 ) ,改善地塞米松致IR模型大鼠的IGT。降低给药后 2hFSG(P <0 .0 1 ) ,但对MDA浓度和SOD活性均未见明显影响 (P>0 .0 5)。结论 茵陈蒿汤和格列齐特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两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从西藏血蜱标本中分离的环状病毒(Ti3010)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敏感细胞范围,与内其他地区环状病毒进行比较,为全面认识西藏地区环状病毒的特点和进一步确切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将病毒平行接种BHK13、Vero、C6/36、HeLa4种细胞,逐日观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特异荧光发生部位和细胞数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发生以及进行TCID50滴定。结果与结论:Ti3010环状  相似文献   
5.
小鼠杂交瘤3D5为一株分泌抗人红细胞非凝集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8-氮鸟嘌呤(8-AG)诱变处理可以使之成为具有模拟骨髓瘤性质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失的杂交瘤细胞系,并且保留杂交瘤细胞系分泌抗体的能力,在利用自身血细胞凝集试验对各种病原体的快速诊断中应用广泛。实验表明,用不同剂量的8-AG进行诱变,在不同剂量水平上3D5杂交瘤细胞主要呈现细胞生长抑制、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存活细胞分裂生长成为多细胞克隆及细胞适应8-AG诱变后恢复正常生长能力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3D5分泌抗体结果表明,诱变后3D5杂交瘤细胞株仍然保持有分泌抗人红细胞非凝集性单克隆抗体的能力,此细胞系的建立不仅为研制自身血细胞凝集试验的双功能抗体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地塞米松(DX)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大鼠血糖、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以DX致IR、糖耐量减退(IGT)模型大鼠分别ig药物或蒸馏水(DW)qd×7~8d,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10g/kg)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2hBG)及给药后2h空腹血清血糖(FSG)、SOD活性和MDA浓度,并与格列齐特组对照.结果茵陈蒿汤不影响病鼠FBG(P>0.05),却能明显降低大鼠OGTT后2hBG(P<0.01),改善地塞米松致IR模型大鼠的IGT.降低给药后2h FSG(P<0.01),但对MDA浓度和SOD活性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茵陈蒿汤和格列齐特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两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西藏亚东、错那地区人群携带虫媒病毒抗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杨秀旭,代晓红,黄祥瑞,吴庆丽,程聪,张启恩(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北京100850)西藏亚东和错那地区处于我国西南边陲,除有终年积雪的高寒山地外,还有森林密布、杂草丛生的灌木丛,地形...  相似文献   
8.
妊娠妇女肥胖与流产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对于因不孕接受治疗的女性,肥胖者发生流产的机会增加。肥胖女性应在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考虑妊娠;对于自然妊娠的女性,肥胖亦会增加流产风险。多数研究表明,肥胖导致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引发流产的主要机制,肥胖患者多数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IR),其中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雄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分别在发病机制中起不同作用。另外,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子宫内膜血流减少、染色体核型异常等也是肥胖导致流产的原因。综述肥胖在流产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孔肯亚病毒中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抗基孔肯亚病毒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筛选具有中和活性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基孔肯亚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用细胞培养中和试验初筛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 ,用固定单克隆抗体稀释病毒方法进行乳鼠中和试验 ,进一步验证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 ;用中和交叉试验鉴定中和单克隆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果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建立了 9株能稳定分泌抗基孔肯亚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初筛出 4株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 ,其中 1F1单克隆抗体稀释 2 0 0倍时可保护 50 %细胞不产生细胞病变 ;乳鼠中和试验1F1单克隆抗体中和指数为 10 3.3,对试验小鼠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中和交叉试验表明 ,1F1单克隆抗体只中和基孔肯亚病毒 ,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较高。结论 :制备了 9株抗基孔肯亚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筛选得到了 1F1具有较强中和活性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可望为基孔肯亚病毒病的诊断、紧急预防与治疗提供良好试剂  相似文献   
10.
小儿啼哭是一种天性本能,又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某些情况下,啼哭可以成为某种疾病的一种特殊信号,值得家长警惕和注意。 一般而言,小儿总是以哭为乐,偶尔的几声啼哭多为生理现象,常常是由于口渴、饥饿、尿布湿了没及时更换,或喂奶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