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分析SD大鼠大脑皮层、外囊和尾壳核的扩散峰度参数间的差异性,比较平均扩散峰度(MK)与平均弥散率(MD)对组织变化的敏感性.方法 4组不同年龄的雄性SD大鼠,行颅脑常规MRI(冠状位T1WI和T2WI)及扩散峰度成像检查,测量两侧大脑皮层、两侧外囊、两侧尾壳核的MK值和MD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脑皮层、外囊、尾壳核的左右侧别间各统计指标的差异;采用One-Way ANO VA比较各部位间各统计指标差异及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MK值、MD值对组织微观结构改变的敏感性.结果 两侧大脑皮层、两侧外囊、两侧尾壳核的MK值、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大脑皮层、两侧外囊、两侧尾壳核的MK值、MD值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10个月和13个月MK值在不同部位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个年龄组MD值不同部位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MK值较MD值对组织的微观结构改变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严峻,脑老化及其相关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通过对脑老化的深入研究能让人们正确认识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正确选择预防和治疗措施。脑老化是一个漫长而且极其复杂的过程,纵向研究中无论研究对象是人还是动物,往往都因历经时间过长而中断,而动物衰老模型就为这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但是目前更多是将衰老模型应用于疾病或药物效应的研究中,对于常态脑老化的研究很少。脑组织在成熟、老化的不同阶段,大脑都会有结构和形态学的改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作为活体组织内非侵袭性检查手段已成为评价脑老化过程中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工具。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反映生物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扩散分布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发展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但是较 DTI 能够获得额外的水分子扩散的峰度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组织的微观结构改变,解决多神经纤维交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正常老化过程中豆状核的弥散特性与铁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124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行脑DTI与SWI,测量壳核和苍白球FA、平均扩散率(MD)、本征值(λ1、λ2、λ3)及Phase值;应用SWI测量30岁以上志愿者额叶白质、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黑质的Phase值,分析Phase值与铁含量的相关性;比较壳核与苍白球之间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壳核和苍白球上述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各弥散参数与Phase值的相关性.结果 Phase值与铁含量呈负相关(r=-0.837,P=0.019).壳核FA、MD、λ1和λ2低于苍白球,λ3和Phase值高于苍白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壳核各弥散参数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Phase值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01);苍白球MD、λ1、λ2和λ3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01),FA和Phase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左侧壳核FA和λ1,右侧壳核FA、λ1和MD与Phase值呈负相关(P均<0.01);双侧苍白球各弥散参数与Phase值均无相关性(P均>0.01).结论 壳核与苍白球之间弥散参数及铁含量存在差异,双侧壳核FA、λ1及右侧壳核MD与铁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低场MRI的图像特点,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资料并回顾文献报道.结果:以下腰椎感染机会较多,以L4~5发病率最高,受累椎体多伴有明显骨质增生,反应性增生明显.结论:在低场MRI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 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评价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双侧海马不同部位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代谢物浓度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121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行颅脑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检查,人为确定MRS感兴趣区,机器自动测量海马不同部位浓度值参数: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 compounds,Cho)、肌酸(creatine,Cr)。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分析海马各部位NAA、Cho、Cr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间海马各部位NAA、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双侧海马头、体(体1、体2)、尾部NA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双侧海马头、体(体1区、体2区)、尾部NAA显著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青年组与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头、体(体1、体2区)、尾部仅NAA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Cho、Cr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脑老化过程中海马各部位NAA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及中年组。海马各部位NAA、Cho、Cr值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螺旋CT及MR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7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MRI资料并回顾文献报道。结果以下腰椎感染机会较多,以L4-5发病率最高,受累椎体多伴有明显骨质增生,反应性增生明显。结论在螺旋CT及MR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1H-MRS技术,研究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双侧海马不同部位物质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21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0~44岁,47例)、中年组(45~59岁,40例)和老年组(60~79岁,40例)行颅脑MRI、MRS检查,自动测量并计算出海马区不同部位代谢物浓度比值NAA/Cr、Cho/Cr。分析不同性别、不同侧别、年龄组间各统计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双侧海马头部NAA/Cr比值在老年组与青年组、老年组与中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体1区、左侧海马体2区、左侧海马尾部NAA/Cr比值仅在青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头、体(体1区、体2区)、尾部年龄组间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各部位NAA/Cr、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头、体(体1区、体2区)、尾部NAA/Cr、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海马不同部位NAA/Cr比值存在年龄组间差异,Cho/Cr比值未见差异;双侧海马各部位NAA/Cr、Cho/Cr比值均不存在性别及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