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3例肾脏原发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肾脏原发少见肿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肾脏原发少见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患者分别为:(1)54岁女性,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CT提示左肾巨大软组织肿块及肾门多个肿大淋巴结,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肾黏液管状与梭形细胞癌,术后3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转移;(2)44岁男性,因左侧腰腹部胀痛1个月入院,MR提示左肾巨大占位病变,开放探查见肿瘤与降结肠粘连明显,遂行根治性左肾切除+降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肾脏癌肉瘤,术后1个月局部复发并腹腔内多发转移,入肿瘤内科后辅以紫杉醇+多柔比星化疗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目前未观察到肿瘤继续恶化;(3)70岁男性,因左侧腰痛伴肉眼血尿3个月入院,CT提示左肾上极不规则低密度灶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拟二次手术,患者拒绝,术后6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转移。 结论肾脏原发少见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常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部分肿瘤预后不良,术后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尽早辅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实习期间对每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都是一次临床实践过程,通过反复多次的临床实践,不断的丰富临床经验,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因此实习期间的实践过程中带教老师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实习期带教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每位实习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泌尿外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泌尿外科实习带教问题并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李维仁  史复 《中外医疗》2012,31(14):184-185
随着男性衰老的加剧,睾酮的合成功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从而可能会出现因雄激素缺乏而产生的性功能低下症状,并对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关于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将181 例前列腺增生患 者分为高危组(79 例)和对照组(102 例),通过手术前风险评估,处理风险因素,高危组采用经尿道选择性电 切治疗,对照组常规经尿道电切治疗.对比各组手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及两组间手术时间、切除组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高危组平均手术时间(36.5 ±8.7) min,切除腺体组织13 ~65 g,平均28.7 g,术后残余尿量(39 ±17)ml,术后并发出血、尿路感染、尿失禁例数 分别为11 例、13 例、5 例,IPSS 评分从术前(22.4 ±2.5)分下降至术后(11.7 ±2.2)分,Qmax 从术前(7.3 ± 1.7)ml/s 提高至术后(13.7 ±2.1)ml/s.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2.0 ±10.3)min,切除组织(15 ~102)g,平 均41.7 g,术后残余尿量(37 ±8.9)ml,术后并发出血、感染、短期尿失禁例数分别为4 例、5 例27 例,IPSS 评 分从术前(18.7 ±3.5)分下降至术后(11.3 ±1.9)分,Qmax 从术前(9.2 ±2.3)ml/s 提高至术后(15.9 ±3.2) ml/s.两组间对比手术时间、切除组织重量、术后出血、感染及短期尿失禁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后IPSS、Qmax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危患者采用选择性电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间采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1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电切镜外鞘置入输尿管镜,采用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膀胱结石,用Ellik冲洗器将结石碎块冲出。结果 15例膀胱结石患者均一次碎石成功、取净,术中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大出血和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B超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是治疗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间采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1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电切镜外鞘置入输尿管镜,采用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膀胱结石,用Ellik冲洗器将结石碎块冲出。结果 15例膀胱结石患者均一次碎石成功、取净,术中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大出血和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B超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是治疗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结果单次碎石成功率为77.6%(59/76),术后随访2-12周,结石排净率68.4%(52/76),肾积水由术前2.9±0.8cm降至1.4±0.6cm,未出现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熟练掌握输尿管镜的操作技巧使这一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精索静脉由精索内静脉、精索外静脉及输精管静脉组成,三组静脉在阴囊内相互交通、盘曲、形成精索静脉丛。睾丸、附睾静脉形成的蔓状精索静脉丛,于腹股沟管内汇成1~2条精索内静脉,左侧精索静脉成直角进入左肾静脉,右侧则在右肾静脉下方约5cm处成锐角进入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15岁,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渐进性增大3年。查体:左侧附睾头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楚,触之较软,无触痛。B超检查提示左侧附睾头囊肿,约(1.6×1.5×1.7)cm3,界清,壁薄,透声好。术中见左侧附睾头部一(2.5×1.5×2.0)cm3囊肿,包膜完整,切面囊性,内容物为淡清亮液,壁薄如纸,与周围无粘连,界线清楚。病理检查提示为被覆扁平上皮及柱状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诊断为附睾浆液性囊腺瘤。讨论附睾肿瘤临床少见,有人统计原发性附睾肿瘤只占阴囊内容物肿瘤的1%左右,其中附睾肿瘤中良性者占绝大多数,约70%~80%。原发性附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结果单次碎石成功率为77.6%(59/76),术后随访2~12周,结石排净率68.4%(52/76),肾积水由术前2.9±0.8cm降至1.4±0.6cm,未出现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熟练掌握输尿管镜的操作技巧使这一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