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卢亚林  万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36-1837
目的评价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使用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36份血培养结果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对466份血培养结果,对两种方法在培养阳性率、阳性报告时间、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等方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血培养仪培养的阳性率为15.1%,90%的阳性标本在48h内报警提示,最早阳性报警时间为3h,共培养出细菌81株27种。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培养的阳性率为10.3%,最早出现阳性反应时间为18h,共培养出细菌48株21种。结论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相比,培养阳性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非淋病性泌尿生 殖道炎(NGU)的发病数已远远超过淋球菌感染,而支原体 是NGU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受到临床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特点,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从重症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306株病原菌,对重症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感染病原菌在各临床科室的分布以脑外科最多,为72株(23.5%);其次是呼吸内科54株(17.6%),感染科40株(13.1%)。重症感染病原菌种类共17种306株,处在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比例分别为27.1%、24.8%和13.1%,其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56.5%,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比例为73.1%。重症感染病原菌药敏特点: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亚安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5%以上。结论重症感染病原菌主要分布在脑外科、呼吸内科及感染科,大多为脑外伤或长期反复感染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MRS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病原菌。加强相关科室病房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以及加强对相关科室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的监测,对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趋势。方法:统计2009年1月-2011年12月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及其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并对它们的耐药性及其变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临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4%、10.5%和14.0%,对其中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5),耐5种以上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9.4%、33.6%和45.9%,呈现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临床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并日趋严重,多重耐药的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调查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治疗和控制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及其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并对它们的耐药性及其变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5%、13.7%、15.2%,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8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1.1%、66.7%、74.5%,呈现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并日趋严重,多重耐药的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1年10月至1993年4月观察了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前后血清磷酸肌酸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Ⅱ(CPK—MB、CK_2)、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功酶Ⅰ(LDH_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分别对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前后上述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协同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亚林  万军  周丽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4-3575
目的:讨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中的协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K-B法通过单一使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以及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联合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5.0%、35.0%和90.0%,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临床在治疗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经验使用二者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某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从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检出的99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为老年病区和非老年病区两组,统计它们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组间的耐药性差异。结果从老年病区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非老年病区,对其中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率在50.0%以上的抗菌药物在非老年病区组中有7种,而在老年病区组种只有3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病区和非老年病区的分离率分别为78.6%和50.7%。结论老年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更加严重,老年病区医师一定要根据药敏报告有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该菌的耐药性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