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MR对比剂对肝脏病变的增强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比离子型钆喷酸葡胺 (Gd -DTPA)和非离子型钆双胺MR对比剂 (Gd -DTPA -BMA)在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的增强效果。方法  5 8例肝脏疾病患者 (男 3 1例 ,女 2 7例 ,年龄 3 0~ 77岁 )分 2组 ,第 1组 :3 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 ,采用Gd -DTPA -BMA。第 2组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 ,采用Gd -DTPA。行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结果 Gd -DTPA -BM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3例 (77%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0 % ) ,增强效果差者 1例 (3 % )。Gd -DTP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2例(79%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1% )。结论 在肝脏疾病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 ,Gd -DTPA -BMA和Gd -DTPA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安全及有效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Gd -DTPA -BMA粘滞度小 ,利于快速推注。  相似文献   
2.
颈椎斜位最佳投照角度的模拟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斜位是观察椎间孔诊断颈椎病的理想位置,它的常规投照角度是以患者颈部及躯干冠状面与暗盒成45°角为标准的[1]。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投照效果并不理想,且出现的问题具有规律性:即椎间孔由上至下显示清晰程度逐渐变差。为此我们利用模拟投照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测试。1 材料与方法1.1 设备:PHLIPS—OPTIMUS65型X线光机,该机配有红外线定位器,准直器模拟灯光线较强,使该机具有定位准确、投影清晰的特点。1.2 标本:人体全身骨骼标本一具。1.3 方法:投照时将全身骨骼标本按投照位置的要求立于胸片架前,投照时关闭室内灯光,…  相似文献   
3.
远程医学是利用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向一定距离以外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成功地解决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学术交流等,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解决偏远地区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减少病人流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肋骨骨折胸部X线摄影的最佳显露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放射投照技术工作中 ,胸部摄影是使用比较多的投照部位 ,除了诊断心、肺、纵隔疾病外 ,也是观察肋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常规摄影的方法是患者立于胸片架前 ,摆放后前位或前后位姿势 ,选择曝光条件 ,深吸气屏气摄影。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上有骨折体征 ,而X线上有时不易明确显示骨折征象 ,从而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为了克服上述不足 ,我们对肋骨骨折的胸部摄影方式及检查方法略加改进。1 投照姿势的改进 :常规位是胸部后前或前后位站立 ,胸部紧贴胸片架 ,双手背贴于臀部 ,双肩内旋深吸气后屏气摄影 ,将此姿势改为双手高举抱头 ,深吸气后屏气…  相似文献   
5.
控制药效减弱提高CT图像质量卞玉刚在日常工作中,影响CT图像质量的客观因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药液的控制温度。(2)多幅照像机的曝光量。(3)CT机的窗位。(4)药效的衰减。如果我们对这几项因素加以分析可知:药液的控温和多幅照像...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投照方法中 ,需使用角度板投照的体位是将暗盒直接放在角度板上 ,患部与床面成一定角度 ,球管不加角度的条件下完成的 ,由于角度板材料自身的影响 ,投照时不能同时使用滤线器 ,使得投照条件不易把握 ,影像灰雾度大 ,照片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 ,为此我们自制了能在滤线器条件下使用的角度板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1 角度板制作材料及方法用废旧塑料暗盒面做为角度板的上板面 ,截取 2 0cm长、宽的正方形体 ,按照投照位置的要求 ,以制作乳突前后切线位角度为例 ,其上板面与底边的夹角为 2 0°[1] ,以此为标准截取周边材料。周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4例经CT和MRI检查确定或怀疑有肝脏病变者 ,进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 ,包括原发性肝癌 6例 ,肝转移瘤 7例 ,肝血管瘤 3例 ,肝硬化 5例 ,肝囊肿 1例和肝局灶增生结节 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病变及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 ,计算病灶 -肝脏背景信号强度对比值。结果 菲立磁增强后 ,①所有病例肝脏背景信号均明显减低 (Ρ <0 .0 1) ;② 4例原发性肝癌 ,3例肝转移瘤 ,2例肝硬化病人发现了更多的病灶 ;③病灶 -肝脏背景信号强度对比值测量中发现 ,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对比值明显升高 (Ρ <0 .0 1) ,肝血管瘤对比值降低(Ρ <0 .0 5 ) ,而肝硬化结节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脑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血管母 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RI特点.方法:收集术前行MRI检 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小脑肿瘤.结合临床表现,观察 其发生部位、信号、结构和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15岁10 例(10/2);髓母细胞瘤<15岁9例,16~27岁7例;血管母细 胞瘤<15岁4例(4/19).67%的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 球;69%的髓母细胞瘤位于蚓部;血管母细胞瘤66%见于中线 半球旁;92%星形细胞瘤为囊性或囊实性.髓母细胞瘤儿童 多起自四脑室顶部髓帆生殖中心的胚胎残余细胞(8/2),成人 多源于小脑软膜下原始的外颗粒层细胞,以实性为主.血管母 细胞瘤源于原始血管形成中残余的胚胎细胞,70%为大囊小 结节;星形细胞瘤多为长T1,T2信号.髓母细胞瘤为混杂稍 长T1,T2信号,增强呈中度强化.血管母细胞瘤,增强时壁结 节明显强化.结论:小脑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半球,儿童多  相似文献   
9.
1 用途  传统的X线照片日期和片号标志方法是将孤立的铅号码贴在医用胶布上 ,再将胶布贴在暗盒上完成的。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操作烦琐、号码片容易脱落丢失、需经常更换胶布以及标志位置不能固定规范等缺点 ,且标识结果为反面字码 ,人员观认不方便。近年来本领域也曾有人相继推出过一些其它的标志方法 ,但大都因操作麻烦、缺乏实用性等缘由而未能获得普及。本标志器能克服上述不足 ,进而提供一种更换字码方便、操作容易且制作简单的实用数码标志方法。2 制作材料1、透明塑料膜2、尼龙子母扣3、塑胶水3 制作方法半透明塑料膜折…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腰椎的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 ,一般都要求投照腰椎斜位。教课书介绍采用腰椎前后位 4 5°角斜位。但前后位 4 5°斜位在观察L4、L5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时 ,常会显示不清 ,尤其是腰骶角生理曲度大的 ,显示更差。为此 ,我们采用后前位 4 5°斜位方法投照 ,大多数效果较好。少数差的通过改变体位角度再投照 ,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体位设计和方法1 1 首先利用腰椎CT横断面分层片 ,测量纵穿椎弓根峡部中线与人体冠状线 (冠状面之切层投影线 )的夹角。纵穿椎弓根峡部中线要求平行椎弓峡部边缘 ,并且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