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分析了12例经皮穿刺或支气管镜活检和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肺曲菌病的临床和CT资料,讨论了本病的病理分型、发病机制、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认为肺曲菌球的存在是本病的特征表现,薄层CT扫描能较早发现小的菌球并显示其细节,可提高本病影像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CT在肠壁增厚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CT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诊断经验的积累 ,CT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CT在肠壁增厚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复习文献综述如下。1 正常肠道的CT表现正常小肠壁厚度根据肠腔充盈程度可稍有差异。充盈良好时厚度约为 1~ 2mm ,部分充盈时厚度约 2~ 3mm ,但呈对称性。多数作者认为正常小肠壁厚度的上限为 2~ 3mm ,但也有作者认为当小肠肠腔由水充盈时肠壁略薄[1] 。结肠肠壁的厚度主要取决于肠腔的充盈程度 ,肠腔充盈时肠壁的厚度不超过 3mm[2 ] 。粪便、液体和肠内其它残留物常使肠壁的厚度不易确定 ,参考邻近由气体充盈良…  相似文献   
3.
肝门静脉为腹腔中较大的静脉干,长约6-8cm,管径1.0-1.2cm通常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但由于肠系膜下静脉及胃左静脉汇入肝门静脉的部位不同,其组成可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胃癌在我国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根治术后约有40%的患者复发[1],因此,胃癌术后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对再次手术、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目前,胃镜和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胃癌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公认的手段,对早期的吻合口复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6 5岁。因咳嗽、胸闷不适 3月余行CT检查 ,3年前曾因食管下段平滑肌瘤行食管下段切除 ,食管、胃吻合术。CT所见 :右下肺见 8cm× 6cm× 10cm软组织密度病灶 ,密度均匀 ,边缘光滑 ,略分叶 (粗箭 ) ,中间支气管受压变窄 ,右上叶支气管受压上移。脊柱左侧见上提的胃泡影 (细箭 )(图 1)。CT诊断 :右下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 :右下肺平滑肌瘤肺、食管多发平滑肌瘤一例@林均海!264400$山东省威海文登中心医院放射科 @包小娜!264400$山东省威海文登中心医院放射科…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与发展林均海包小娜于国林综述△纪博清审校早在60年代CO2血管造影就被用来评价门—肝静脉系统[1]。CO2在周围动脉和内脏动脉循环中的应用由Hawkins首创于70年代[2],近年来CO2血管造影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周围动脉...  相似文献   
7.
骨韧带样纤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32岁。因左膝部疼痛不适1个月余来院就诊。体检:左股部下段压痛,未扪及肿块,膝关节活动尚可,肌力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肺曲菌病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均海  包小娜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21-722
肺曲菌病是南曲霉苗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本病的CT表现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肿瘤并不仅仅是肿瘤细胞的集合体 ,除肿瘤细胞外 ,肿瘤还包括肿瘤血管和肿瘤间质等其他成分 ,肿瘤血管和肿瘤间质对于肿瘤的检出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着重论述肿瘤的组织结构、生理及其对影像和影像导引下介入治疗的影响。1 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有 3种主要成分 ,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体 ,约占肿瘤容量的 5 0 % ,肿瘤血管约占 1%~ 10 % ,肿瘤发生时利用正常宿主组织的血管供给营养 ,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血管前期 ,当肿瘤生长到数立方毫米时 ,宿主血管的供应已满足不了肿瘤的需要 ,肿瘤通过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产生自己的血…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功能成像 (fMRI)是近年出现的一项新技术。fMRI是根据MRI对组织磁化高度敏感的特性来研究人脑功能 ,特别是大脑各功能区定位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测技术 ,它的出现标志着MRI已从仅仅提供形态学信息的阶段发展到反映人脑功能信息的新阶段。1 成像原理fMRI研究脑功能的方法是以大脑在受到不同刺激或执行不同任务时 ,不同脑区产生的MRI信号差异为依据的。早期用正电子发射成像法 (PET)对脑的研究发现 ,脑的各种神经活动伴有局部血流、血容量和血氧水平的变化[1] 。 1990年 ,Belliveau等发现 ,由视觉功能活动引发的枕部皮质局部血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