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影像学资料(CT检查14例,PET-CT检查5例)。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和病史、影像学特征(部位、直径、血管征和SUV等)及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4例中,男6例,女8例;年龄32~73岁,中位年龄59.5岁。4例有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部不适或痰中带血。主要CT表现如下:病灶长径5~30mm,平均(14.1±6.7)mm;病灶主要位于肺下叶(10例),位于右肺8例;实性病灶5例、部分实性病灶7例、非实性病灶2例;边缘模糊者7例、边缘清晰者7例;血管征阳性10例;细支气管充气征阳性3例;空泡征阳性3例。术前CT有2例被诊断为肺恶性病变、12例被诊断为恶性暂不除外并均建议结合穿刺活检。PET-CT检查显示3例有代谢异常,SUVmax值为0.6~13.9kBq/mL;2例代谢无明显异常。1例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暂不除外,2例被诊断为肺恶性病变,2例被诊断为肺良性病变。结论: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T及PET-CT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部分病灶SUV值升高,故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肺部恶性病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并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功能图像和高分辨T2WI图像建立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高分辨率MRI和IVIM扫描,并在2周内进行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8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7:3的比例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58例和25例)。由两位放射科医师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在DWI(b=1000s/mm2)、高分辨率T2WI序列图像上对肿瘤原发灶边缘进行三维勾画,并将DWI-ROI映射到IVIM序列(ADCmap、Dmap、fmap)图像上。使用RIAS软件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建模,从高分辨率T2WI、DWI、ADCmap、Dmap、fmap序列的每个ROI中分别提取1427个组学特征,每例患者的图像共提取7135个组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算子算法(LASSO)选择单序列中预测价值最高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序列Rad评分的建立;将每个单序列降维后得到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融合,再次使用LASSO算法进行降维,最终得到多序列中最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32个,同样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构建多序列融合T分期预测R评分。结果:T1、T2、T3、T4期直肠癌患者例数分别为6、16、47、14例。使用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单序列及联合序列Rad评分,其中联合序列Rad评分的诊断效能最佳,其在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95%CI:0.78~1.0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1、0.75。结论:基于IVIM功能图像和高分辨率T2WI图像建立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预测直肠癌T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