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种不同扫描方案下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寻求最佳的尿路显影方法.方法 60名泌尿系统正常人群分为4组,每组15名,分别采用以下辅助方法进行5分钟延迟扫描:A组,大量饮水仰卧位;B组,大量饮水俯卧位;C组,静脉水化;D组,少量利尿剂,对尿路连续性解剖结构、输尿管充盈度的显示进行图像质量对照评估.结果 A组和B组对于整个泌尿系统评价无明显差异,C组在尿路解剖结构的显示和尿路连续性评分方面与A、B组无明显差异,但是输尿管充盈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10)和B组(P=0.008).D组的图像质量在尿路连续性评分和输尿管充盈度上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平均输尿管内径显示最饱满,平均直径为(7.04±2.06)mm.结论 少量利尿剂的使用能够显著增加泌尿系统全程显影,对泌尿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肝脏CT值测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CT值测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ANP患者进行腹部螺旋CT扫描,然后对ANP进行CT分级,并同时测量肝脏CT值。结果:130例患者中,肝脏CT值减低者111例,其中Ⅰ级合并肝脏CT值减低者27例;Ⅱ级合并肝脏CT值减低者54例;Ⅲ级合并肝脏CT值减低者21例;Ⅳ级合并肝脏CT值减低者9例;肝脏CT值与ANP的CT分级呈低度负相关(r=-0.279,P=0.008)。结论:肝脏CT值对AN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对眶额皮层与其它脑区之间的相关功能连接是否存在异常。材料与方法对27名不伴有脑血管病变影像征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21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计算双侧眶额皮层与全脑其它体素间的功能连接值,并进行组间比较,选取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并计算其功能连接的平均值,与临床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左侧眶额皮层内侧后部与左侧中脑、右侧下丘脑、双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减低。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左侧眶额皮层内侧后部与左侧中脑之间的功能连接平均值与空腹血糖值存在正相关(t=2.3727,P=0.02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眶额皮层与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其中左侧眶额皮层内侧后部与左侧中脑之间的功能连接异常与血糖控制的好坏程度相关。说明2型糖尿病可能损伤了奖赏系统的相关通路,从而导致摄食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照分析胸壁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以期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胸壁神经鞘瘤患者资料,均行CT平扫和增强,着重分析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均质性、瘤肺界面、压迹、钙化及强化方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例神经鞘瘤均为良性单发肿瘤,边界清晰.位于右侧胸壁5例,左侧胸壁4例.肿瘤平均最大径为3.7 cm(2.3 ~6.0 cm),肿块形态呈圆形(3例)和椭圆形(6例).平扫质地均匀6例,增强后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和明显强化各1例,镜下以Antoni A细胞为主;质地不均匀3例,均呈外周高、中间偏低密度,增强后表现为外周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中央稍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镜下以Antoni B细胞为主.瘤肺界面8例光整,1例模糊,1例伴有钙化,邻近骨质压迫弧形压迹3例,肋间隙增宽2例,无胸腔积液.结论 把握胸壁神经鞘瘤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0kV结合CARE Dose 4D技术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延迟期扫描中的应用,比较不同后处理重组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延迟期扫描,并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图像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60/62)、93.5%(58/62),均优于常规CT轴位(P<0.01)。三种后处理重组技术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优于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延迟期采用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期辐射剂量,定位、定性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盆腔恶性肿瘤中以子宫、附件恶性肿瘤、膀胱肿瘤为最常见。长期以来 ,外科手术切除是最经典方法 ,但部分晚期肿瘤病人失去了手术机会。经靶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迅速、疗效好等诸多优势 ,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我院自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对 12例盆腔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一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病人 ,女 10人 ,男 2人 ,年龄 4 0~ 6 5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证实 ,并经B超、CT、内窥镜 ,并对肿瘤进行FIGO临床分期[1]…  相似文献   
7.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定量CT(QCT)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所得测定值与灰重密度的相关性以及两种方法所得体积骨密度的偏离度,探讨QCT测量BMD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取15节猪腰椎椎体,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分别用QCT及DXA两种方法测量骨密度,再将去附件椎体灰化,将各自测得的总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与灰化后得到的椎体的灰重以及灰重密度比较。计算出DXA测量的体积骨密度,QCT测得的皮质骨密度、松质骨密度以及DXA测量得到的体积骨密度分别相对灰重密度的偏离度。结果QCT与DXA测量结果与灰重、灰重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5),其中以DXA测得总骨矿含量与灰重的相关性最显著(r=0.9995)。且相对灰重密度,QCT测得松质骨密度的偏离度(平均值0.1489)低于DXA测量得到的体积骨密度的偏离度(平均值0.2708)(P〈0.05)。结论QCT和DXA都是判断骨矿含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较好的方法;QCT测量松质骨密度更接近于作为标准值的灰重密度;QCT测量松质骨密度比DXA测量骨密度能更好、更准确地反映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的经验和预防效果,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6例行官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抗感染、扩宫棒扩宫及术后人工周期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手术时间12~30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25~70mL.一次治疗后,治愈42例,改善4例,无效0例.4例改善患者第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宫腔镜与多手段结合治疗宫腔粘连分离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丘脑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明确T2DM是否损伤下丘脑的相关功能连接。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名T2DM患者及49名对照组志愿者,通过德国西门子MR仪采集T1WI、T2WI、T2压水序列、高分辨率3D T1WI结构像和静息态功能数据,计算下丘脑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然后提取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平均值并对其与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患者左、右侧下丘脑与右侧桥脑、左背外侧前额叶、眶额皮层、左顶下小叶、右侧枕中回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均低于正常组(P0.05)。除此之外,左侧下丘脑与左侧梭状回、右侧颞下回、左侧楔前叶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减低,左侧下丘脑与左侧岛叶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高(P0.05);右侧下丘脑与左侧舌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减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左侧下丘脑-左背外侧前额叶间功能连接强度的减低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存在负相关性(r=–0.24,P=0.04)。结论 T2DM损害了下丘脑与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其中同侧下丘脑与背外侧前额叶间功能连接减低与糖尿病严重程度相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能够反映2型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术140例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过程中加强医患间的交流、控制造影剂的总量以及侧斜位(MLO)投照角度对改善显示效果的作用.方法将该院自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共进行124人140例(其中16人为双侧乳腺计32例,A组5人,B组11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分为A,B两组.碘过敏实验均为阴性,A组为改良组(插管前进行交流)87例.B组为常规程序(插管前未进行交流)回顾性分析53例,比较分析A,B两组检查的失败原因、术前准备、注射剂量与侧斜位(MLO)投照角度不同的显示效果.结果A组显示效果优于B组.总检查成功率为97.86%、注射造影剂量为0.3~0.4 ml最佳、侧斜位(MLO)投照角度以60°为最好.结论在进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之前加强医患交流、在术中控制造影剂总量在0.3~0.4 ml左右,以及确定侧斜位(MLO)投照角度为60度对乳腺导管造影的显示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