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9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目的对比肺结节五维(5D)全息Q.Flex和常规三维(3D)PET/CT图像质量和代谢参数的差异, 评估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间于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因可疑肺小结节而行PET/CT显像的54例患者[男30例, 女24例;年龄60(42, 75)岁;共78个18F-FDG高代谢实性肺结节(最大径≤3 cm)]的资料。所有患者接受5D PET扫描及3D、5D图像重建。比较5D和3D组间PE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信噪比(SNR), 同时对比2组肺结节的定量参数:SUVmax、SUVmean和肿瘤代谢体积(MTV)。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 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5D组图像质量视觉评估≥4分的百分比和肺结节SNR明显高于3D组, 分别为45%(35/78)和28%(22/78)(χ2=4.67, P=0.031)、37.46(18.42, 62.00)和32.72(16.97, 54.76)(z=-4.07, P<0.001);2组间SNR、SUVmax、SUVmean和MTV呈明显正相关(r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成像(18F-FDG PET/CT)在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2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乳腺癌原发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两组;基于PET图像和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形态学特征和PET代谢参数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联合临床特征的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结果 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在肿瘤直径、边缘、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累犯邻近皮肤乳头及PET代谢参数等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侵袭性(t=-3.19,χ2=7.30、8.10、5.34,t=3.80、3.30、3.42,P< 0.05)。构建的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 0.78~0.88),预测准确度为75.9%,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77.2%。构建的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95%CI 0.81~0.90),预测准确度为77.2%,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75.9%。结论 18F-FDG PET/CT在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和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进一步提高了PET代谢参数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上尽早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评价MR弹性成像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与其他病因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免除知情同意书。对352例慢性肝病病人(281例CHB、71例非CHB)、肝细胞肝癌病人及64例活体供肝者行术前MR弹性成像。在MR弹性成像剪切硬度定量图上测量肝脏硬度(LS)值,采用ROC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肺部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常见转移部位,131Ⅰ治疗是DTC术后患者肺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治疗后常规行131Ⅰ-全身扫描(whole body scan,WBS),本文主要研究DTC肺转移患者WBS显像中肺部病灶显像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与核素诊疗科行131Ⅰ治疗的DTC肺转移患者60例,治疗前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测、颈胸部CT检查,治疗后行WBS显像。根据WBS肺部转移灶显像情况将患者分为显像阳性组和显像阴性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龄、肺部纤维条索影、钙化影、斑片影等与WBS肺部显像情况相关。双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肺部纤维条索影(OR=0.175,P < 0.001)及钙化影(OR=0.088,P < 0.05)不利于WBS肺部转移灶的显像。  结论  年龄较大患者的WBS肺部病灶显像效果不佳,肺部存在条索影、钙化影、斑片影等不利于WBS肺部转移灶的显像,肺部条索及钙化是影响WBS肺转移灶显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评估18F-FDGPET/CT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 月至2015年7 月间至少有一项肿瘤标志物升高后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PET/CT 检查的受检者183 例,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随访,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与18F-FDGPET/CT 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18F-FDGPET/CT 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统计分析显示18F-FDGPET/CT 诊断阳性患者43例,其中真阳性患者34例,最常见的阳性部位为肺部,其次为肠道。18F-FDGPET/CT在CEA ,CA199 和(或)CA242 升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阳性诊断准确率,其中单项CEA 升高的18F-FDG PET/CT阳性诊断准确率为13.0% 、灵敏度为79.0% ;CEA 或CA242 单项高水平异常时,18F-FDGPET/CT 阳性诊断准确率与其升高水平相关。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如果包含CA242 或CA724,则18F-FDGPET/CT 阳性诊断准确率与升高肿瘤标志物的个数相关。结论:CEA或CA242 单项高水平异常时,推荐进行18F-FDGPET/CT 检查;当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时,若其中包含CA242 或CA724,倾向于推荐18F-FDGPET/CT应用;而对于CA199 和CA724 单项升高的人群,不推荐首选18F-FDG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肺内直径≤3 cm且边界清楚的单发病变。由于病变较小,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通常不典型,多在查体时发现。良性SPN种类繁多,包括肺结核、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PIMT)等。笔者选取了在PET/CT显像中表现为高摄取而易出现误诊的2例良性病变,即肺结核和PIMT,对二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回顾、总结经验,以期从中得到启发,提高日后工作中临床医师对良性SPN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为131I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构建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接受131I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最终达标的266例DTC患者[男性78例(男性组)、女性188例(女性组),年龄18~70(40.0+11.5)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共16项)和出院后定期复查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数据及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次的调整剂量。通过计算随机森林模型重要度筛选出较为重要的临床特征;以筛选出的特征为自变量,以左甲状腺素钠片达标剂量为因变量构建多种回归模型,通过交叉验证选出准确率最高的模型。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 结果 266 例患者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体表面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收缩压/ 舒张压、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时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分别为(68.4±12.9) kg、(165.8±12.8) cm、 24.6±3.5、(1.9±0.2) m2、(140.1±19.1) g/L、(88.6±5.5) fl、(125.7±18.9) mm Hg/(82.7±12.4) mm Hg、(4.1±2.2) pmol/L、(117.0±30.1) μg/d。通过特征筛选,重要度排在前6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体表面积、体重、血红蛋白、身高、体重指数、年龄,其重要度均数依次为0.2805、0.1951、0.1315、0.1252、0.1080、0.0819。径向基核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53.4%,142/266)最高,高于经验给药的首次达标率(15.0%,40/266);SVR模型在女性组中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高于男性组[60.6%(114/188)对35.9%(28/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P<0.001)。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SVR模型有望提高经131I治疗后的DTC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的首次达标率,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纵隔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有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生殖细胞性肿瘤等。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依肿瘤大小、部位及良恶性的不同而异。儿童纵隔肿瘤在临床并不少见,但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一般随瘤体增大才出现一些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所以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笔者选取2例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儿童纵隔占位,通过其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归纳总结诊断思路,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分期明确后于本院行局部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并且行术后18F-FDG PET/CT显像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根据显像结果对其进行再分期,分析分期改变率,并通过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再分期影响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共14例(30.4%)出现病理性18F-FDG 的摄取,其中13例证实为恶性病灶且分期上升,肝脏转移7例(53.8%),外周淋巴结转移5例(38.5%),腹膜转移1例(7.7%),意外发现其他类型肿瘤2例(15.4%),1例证实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方面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率为92.9%,阴性预测率为100%。秩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较早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而言,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对于晚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再分期改变率较高,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部位对于术后再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晚期III期病人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建立的多元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原发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7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年龄26~78(51.8±10.8)岁。根据乳腺癌原发灶HER-2表达状态的不同将患者分为HER-2阳性组和HER-2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PET/CT代谢参数的差异。勾画原发灶的感兴趣区,提取所有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基于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将样本中70%的患者作为训练集,剩余30%的患者作为测试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PET/CT代谢参数及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原发灶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能力,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计算预测模型的平均性能。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各PET代谢参数是否存在差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 HER-2阳性组患者106例、阴性组患者167例。HER-2阴性组患者合并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HER-2阳性组患者高[85.03%(80/106)对75.47%(142/1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0,P<0.05)。除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外,2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8,χ2=5.429、1.891,均P>0.05)。2组患者的PE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平均标准化摄取值、标准化摄取值峰值、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解总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83~?0.064,均P>0.05)。最终筛选出具有较好预测价值的37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组学特征模型,其中,PET影像组学参数8个、CT影像组学参数29个。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特征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3(95% CI:0.871~0.954)、0.882(95%CI:0.832~0.922)、0.849(95%CI:0.759~0.910)和0.910(95%CI:0.841~0.952);在测试集中,影像组学特征模型AUC、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0(95%CI:0.723~0.918)、0.830(95%CI:0.738~0.900)、0.875(95%CI:0.701~0.959)和0.807(95%CI:0.683~0.892);经十折交叉验证后,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的均值分别为0.818、0.847、0.908、0.764。 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PET代谢参数,基于18F-FDG PET/CT图像建立的多元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原发灶HER-2表达状态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筛选曲妥珠单抗受试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