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表现特点、影像学检查及介入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8例首诊于我院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者的眼部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18例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其中应用可解脱球囊封堵瘘口12例,应用弹簧圈+Onyx胶封堵瘘口3例,覆膜支架隔绝瘘口3例。 结果所有病例中最常见的眼部表现为搏动性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障碍等。头颅或眼部CT平扫检查所有病例均显示患侧眼球突出,眼上静脉增粗;全部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本组18例(20眼)均行介入手术治疗,其中应用可解脱球囊封堵瘘口12例(14眼),结果10例(12眼)瘘口完全闭塞,发生并发症2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应用弹簧圈+Onyx胶封堵瘘口3例(3眼)、覆膜支架隔绝瘘口3例(3眼),瘘口均完全闭塞,无并发症或死亡病例。全部手术患者眼部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时间(12±3.4)个月,无复发病例,颈动脉覆膜支架内未发生狭窄及闭塞。 结论对于以突眼及其他相关症状就诊于眼科的患者,应考虑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能,血管造影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介入手术治疗对颈动脉海绵窦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外侧型6例均全切除;内侧型10例中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16例随访3月至5年,全切除的13例无复发。近全切除和部分切除2例肿瘤增大,1例无变化。结论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全切率高。内侧型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显微外科手术明显地提高了手术全切率,但对侵犯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肿瘤应在保全生命及保护好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多切除肿瘤,残留肿瘤应给于放疗。  相似文献   
3.
4.
临床资料 病例1:女,67岁,头晕1年,加重伴一过性言语不清1周入院,查体:无阳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入院后经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调脂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考虑左侧颈动脉狭窄程度较重且为责任病变,首先行左侧颈动脉支架植入,Spider远端保护装置(美国Ev3)保护下,Ryujin 4 mm×20 mm球囊(日本Terumo)预扩后,植入Wallstent 9 mm×40 mm 1枚(美国BostonScientific),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复查头CT未见新发梗死及出血.2个月后复查造影见右侧颈动脉闭塞(无症状),MO.MA近端保护装置(意大利Invatec)保护下行右侧颈动脉支架植入,路径图引导下以0.014英寸微导丝通过闭塞段,Ryujin 4 mm×20 mm球囊预扩后,植入Precise 8 mm×40 mm支架(美国Cordis)1枚(图1).术程顺利,术后给予患者控制血压,防止过度灌注,患者病情平稳,无新发临床症状,复查头CT未见新发梗死及出血,出院后随访1年,病情平稳,无临床症状再发.  相似文献   
5.
<正>预防接种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免疫预防对传染病的控制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预防接种是免疫预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T)是目前针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再通最有效的手段。但是MT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监测及管理成为目前棘手的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神经超声技术以无创、灵活及快速诊断等优势在脑血流动力学和结构病理学评估监测领域中已建立完善的体系。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针对AIS患者MT术后开启了无创监测颅内压、脑血流自动调节、颅内出血监测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的导向模式,逐步成为MT术后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对AIS患者MT术后神经超声监测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临床实施前瞻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使MT术后管理达到最大获益化,减低AI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机械取栓、药物溶栓及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术后随访90 d,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应用支架取栓器23例,支架结合抽吸技术3例,动脉溶栓1例.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67%,症状性脑出血11%,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33%,死亡率18.5%.结论 特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指导下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开通症状性非急性期闭塞颅内大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连续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使用HR-MRI对闭塞段管腔和斑块位置进行评估,明确闭塞性质(血栓或管壁实质性闭塞),获取颅内动脉斑块分布以及与穿支动脉开口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26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评价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26例手术患者中,22例闭塞血管成功开通;4例开通失败,其中1例为颈内动脉C6段闭塞,2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为基底动脉闭塞,术中均因导丝难以通过闭塞段而终止手术。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无症状性末梢栓塞事件,无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及死亡患者。22例成功开通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3,21)个月,无死亡及失访病例,中位mRS评分为1(1,3),无新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再狭窄,无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发生。4例手术失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3,18)个月,无死亡及失访患者,中位mRS评分为2(2,3),1例新发卒中,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对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经过HR-MRI对闭塞段的闭塞长度、病变性质和潜在腔隙等进行评价,结合其他临床情况,筛选合适病例,实施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短期内能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