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976年报道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可明显改善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以来 ,现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尤其在防止早期的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方面 ,已作为临床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 ,发现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 (如慢性肾毒性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供受者DR4-DRB1 等位基因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的分型配合,因为相配的肾移植植,其稳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移植肾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方法我们合成了一对DR4特异性引物,对DR4阳性的肾移植供受者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后,将PCR产物分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cⅡ,AvaⅡ,HinfⅠ,HaeⅡ,HphⅠ和Mnl进行酶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小鼠S180肉瘤细胞株经冷冻、超声、离心,制备了肿瘤抗原.在穴位间断免疫后给小鼠皮下接种10~6个S180细胞.结果发现穴位抗原注射组中,未荷瘤且生存期达到100天的小鼠只数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HS180(后海穴注射生理盐水)及MNS(对照穴注射生理盐水)各组未荷瘤鼠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和肠道嗜酸细胞炎性介质(嗜酸细胞主碱基阳离子蛋白,MBP)及CD3细胞表达的关系,探讨脾虚泄泻的免疫学机制,指导298名脾虚泄泻患者做食物日志,将症状与食物明显相关者(76例)分为饮食调整组和对照组各38例,同时对其中9例十二指肠黏膜嗜酸细胞炎性介质MBP和CD3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饮食调整组4周症状完全缓解率、明显缓解率(23.7%,65.8%)均优于对照组(2.6%,15.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其小肠黏膜MBP和CD3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表达增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部分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所致肠道免疫机制紊乱关系密切,饮食调整有利于脾虚泄泻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器官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简称超急排斥),是由于受体内存在有抗供体组织细胞的预成抗体,检测这些抗体的方法为淋巴细胞毒实验。临床上常常发现淋巴细胞毒实验为阴性而术中依然发生超急排斥。是否超急排斥的机制涉及除此之外的其它因素?已有文献报道肥大细胞参与了心肺移植的急慢性排斥反应[1,2],为了探讨肥大细胞是否在超急排斥反应中起作用,我们对10例因发生超急排斥而行肾切除的标本进行了肥大细胞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来自本院泌尿外科1990~1997年住院肾移植患者。共10例,男6人,女4人,年龄25~52岁。术中血管吻合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Tryptase阳性肥大细胞在肾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排斥肾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抗Tryptase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法与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方法 ,对移植后 8d~ 7a手术切除的排斥肾进行了染色。结果 在移植后的各个时间段的排斥肾中均见到较正常肾明显偏多的肥大细胞 ,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呈增长的趋势。其中移植后 7a以上组的肥大细胞明显高于 1~ 2a组和 5~ 6a组 (P <0 .0 1)。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Tryptase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 ,但Tryptase免疫组化方法更为敏感。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此反应可能导致肾组织的纤维化变性  相似文献   
7.
8.
慢性排斥患者移植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排斥患者移植肾中的肥大细胞是否存在不同亚类。方法:采用甲苯胺蓝特殊染色及肥大细胞特异酶Tryptase(类脂蛋白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0例切除的慢性排斥患者植物肾标本进行了肥大细胞形态观察。结果:发现慢性排斥患者移植中存在三种类型的肥大细胞。分别为甲苯胺蓝染色阳性,Tryptase阳性以及上二种方法双阳性的细胞类型。三种类型肥大细胞占肥大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3.12%;8.0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时肥大细胞在排斥肾中的形态、超微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以探讨肥大细胞是否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甲苯胺蓝、爱尔沙蓝特殊染色法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结果:发现慢性排斥肾中,有较多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皮质区。特殊染色及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排斥肾中至少存在幼稚与成熟两种类型的肥大细胞。在移植后3个时间段(〈1年,1年 ̄4年及〉4年),每个高倍视野中,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