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大段异体骨移植用于骨肿瘤保肢治疗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采用大段异体骨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5例,术后X线及同位素骨扫描评定骨愈合,并评估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3—6个月在X线片显示牢固的生物固定(坚强的外骨痂或已骨性连接)、^99mTc—MDP骨扫描图像显示异体骨早期代谢活跃,2年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同种异体骨半关节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术后观察移植骨与自体骨愈合,关节功能重建方面到达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35~90 min,术中出血量50~270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31例,良12例,中5例,优良率89.6%。结论 PFNA微创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钢缆克氏针张力带(钢缆取代钢丝)内固定治疗22例MayoⅡ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8~72岁。左侧12例,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12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观察腰痛、下肢神经症状变化、并发症、融合器位置及椎体间融合情况;随访7—12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感染、神经根牵拉损伤,随访期内未发现断钉、断棒、T-PLUS下沉、移位等并发症;临床疗效为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人工肱骨头假体柄界面剪切应力的变化以评价手术的有效性。方法新鲜国人成年肩关节标本6具,根据Neer分型人为造成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后,模仿临床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假体柄以骨水泥填充固定。然后标本截断进行剪切实验(cutting-test),实验前预制1套夹具。标本截断前仔细测量具体的尺寸,并放置在特制的剪切试验装置中进行调整,用带有力传感器的试验机,在杆塞上加载,以测定它的界面剪切应力,直至推出为止。结果假体/骨水泥的界面最先推出来,抗剪切力最小,其界面剪切应力比骨/骨水泥界面低17%,属于易损界面。结论假体、骨、骨水泥界面之间材料弹性模量的差异导致假体/骨水泥界面较骨/骨水泥界面更易于破坏,是导致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26例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应用锁骨钩钢板骨锚钉修复喙锁韧带,随访3~12个月,未发现再脱位,肩关节功能按Neer百分评分:优17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为88%。  相似文献   
7.
14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76例)和B组(71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平均随访16.2月。A组优良率88.15%,B组90.14%,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优于A组(P均〈0.01)。认为PFN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骨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肢体骨肿瘤保肢手术治疗不仅要彻底切除病灶,而且要保留肢体功能,临床上已有用于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异体骨保存方法。有:新解冷冻骨、冷冻干燥骨和脱钙骨等。深低温及深低温脱水后保存的异体骨有抗原性弱,易与宿主骨结合,新骨形成等优点现对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半关节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的保肢手术及其愈后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修复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6例,术后用X线片与核素^99Tc^m-MDP(亚甲基二磷酸)骨骼显像比较评定骨愈合,并评估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3~6个月在X线片显示牢固的生物固定(坚强的外骨痂或已骨性连接),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在骨移植后1个月就显示骨结合部代谢活跃,术后4月局部骨代谢趋于稳定,2年后逐渐恢复正常一本组优2例,良2例,中1例,差1例。结论:深低温保存同种异体骨的半关节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术后移植骨与自体骨愈合良好,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显示移植骨早期骨存活较X线片敏感,关节功能重建方面到达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植入单枚T—PLUS椎间融合器与传统双枚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7例有双下肢神经症状的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5-67岁,平均53-+3.2岁。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椎间孔入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分别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A组,n=12)和传统双枚cage(B组,n=15)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减压、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等治疗。27例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5±2.5个月。术后分别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并进行下腰疼JOA评分。结果A组中1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下肢放射痛,1周后症状逐渐缓解。2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丢失、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TLIF手术治疗腰椎不稳植入单枚T—PLUS操作简单、失血量少、费用低廉,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恢复优于双侧植入cag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共21例,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5.8±4.3)岁。根据骨折AO分型,均为B型骨折,其中B1.1型8例、B2.1型6例、B2.2型4例、B3.1型3例;按三柱分型则均为外侧柱+后柱骨折。术后进行随访,并采用美国特种外侧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21例病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41±10.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1±13.4)mL。术后随访6~8个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2例患者出现前外侧伤口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好转,并发症率9.52%。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视野清晰,内固定可靠且符合生物力学,术后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