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无放射性疼痛,能忍受,无返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呕血、咯血,无黑便、鲜血便,无头晕乏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未予诊治。1年来体质量下降5 kg,近半年来上腹部隐痛不适逐渐加重。近几天出现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无呕血,无黑便、鲜血便。当地医院电子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占位: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活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结  相似文献   
2.
两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门奇断流术之一,但这一术式仍有较高的术后再出血率.为了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再出血率,我院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4例,并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穿孔为大肠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本文对我院在1978~1994年间,经手术治疗的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认为:及早确诊,予恰当的手术处理,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嘉兴市第二医院心胸外科于1999年8月至2006年12月急诊手术抢救胃Dieulafoy病大出血4例.1例死亡,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Dieulafoy病又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由于微小黏膜损伤引起黏膜下动脉破裂所致的严重胃肠道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3%~6·7%。其病变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我院外科自1999年8月-2006年11月共收治胃Dieulafoy病患者5例,均因消化内科治疗无效转入外科行急诊手术,现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咽癌误诊的原因,探讨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将经病理活检证实的鼻咽癌误诊病例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误诊为颈淋巴结炎及其他肿瘤者22例,神经性耳鸣5例,血管神经性头痛4例,眼肌麻痹2例,分泌性中耳炎6例,伴发病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而漏诊鼻咽癌者4例。结论鼻咽癌本身的发病特点及医源性因素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警觉性,运用有效手段尤其是鼻内镜鼻咽部活检,可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结直肠癌围术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2015年结直肠癌围术期医院感染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围术期感染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115例结直肠癌围术期医院感染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38例占33.0%;共检出26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8株占67.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均>90.0%,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高,均>80.0%。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切口感染,结直肠癌围术期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尤其鲍氏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在围手术期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119例在围手术期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第1~5天口腔温度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最高,为(38.1±0.6)℃,发热率为84.63%(P<0.05);第2天为(37.4±0.4)℃,发热率为30.12%,与术后第1天相比,明显下降(P<0.05);第3天为(37.1±0.5)℃,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发热率为5.53%;术后25例患者切口第1天稍有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第2~3天切口红肿消退,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无感染,第5~6天拆线,均为甲级愈合.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3岁.因"发现右颈部肿块1个月"于2007-11-29入院.肿块初期较小,后进行性增大,无红肿疼痛,无局部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右颈上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可及6 cm×5 Cm×4 cm肿块,质较硬,表面不平,边界尚清,无压痛,可活动,甲状腺未及结节,鼻咽部未见新生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生化分析正常,肿瘤标志正常.辅助检查:颈部CT示右侧颈部肿瘤性病变(图1A),首先考虑来源于神经源性肿瘤.骨髓穿刺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正常,三系细胞增生活跃,未见疑似淋巴瘤细胞.外地三甲肿瘤医院肿块细针穿刺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胃癌S100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人胃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S100A4和VEGF-C、VEGF-D的表达.分析S100A4和VEGF-C、VEGF-D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并作预后分析.结果 S100A4和VEGF-C、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组织内S100A4和VEGF-C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S100A4和VEGF-C、VEGF-D阳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4和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S100A4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